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5月30日
北国周末-国际博览
03

讲信用的英国人

英国更像如孔子所说的,是个“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社会,地铁里刺耳地吹喇叭,肆意地击鼓,纵情地唱歌。你走在路上,可以拿块牌子挂胸前,写上反战的标语,像三毛草标招卖一样,吸引注目;可以拿着自己写的文章四处吆喝;当然更可以拿着心爱的吉他或是小提琴,为路人高奏一曲。

仿佛没有任何人在管着你,而是所有的人都在遵守着同一种法则,都在自觉自愿地遵守着。支票就放在信箱里,钞票也这样放着,随手即可拿去;许多学院的图书馆,借书全凭自觉打卡,估计丢了书也神不知鬼不觉;学生卡忘了带,只说一声,食堂仍然会给个一镑钱的折扣;钥匙忘了带,一通电话就找人来,给开了宿舍门,连叫开门的人证件都不看;信用卡支付,随便签个名就取了钱,若这卡不小心丢了,岂不是白丢钱?考场作弊也很容易,可以自由跑出教室去洗手间,带些答案进去应当是不成问题,监考人也太粗心大意了;还有,就是食堂里的,还有学生公共休息室,公共厨房里的器具无人看管,也只是偶尔丢点小东西。

这是一个信用社会,朋友这样告诉我。做什么事都要讲信用,没有信用就失去了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所以英国人最不愿意丧失的可能就是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信用。所以他们对自己对别人,都是平等的信用的态度。初时我还心惊,不久便大大方方地主动降低警惕了。这与中国人的义气不同,不能因为对某些人的特殊信用而损害了其他不太亲密的人的利益,从而损蚀了自己的信用。有约束(法律上的)而不拘束(精神上的),与中国社会中一些拘束而没约束的现象形成反差。有时,我在想,中国社会中,是不是人情世故上的拘束太多了一些,可是法律上的约束却不那么到位,或者说是到位得不太公平,才会导致中国人的烦恼多多,不自在,不如意呢? (孙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