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关爱生命 关注安全
本报评论员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击非典并取得阶段性战果的时刻,我们迎来了第二个“全国安全生产月”。
今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实施《安全生产法》,事事处处保安全。在这个主题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向人们普及安全文化理念,传播安全生产知识,倡导安全生活方式,唤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提高全民族的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今年以来,我省的安全生产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呈全面下降趋势,重特大事故的下降幅度也比较大,安全生产稳定好转的局面对于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们还应该更清醒地看到,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安全事故隐患大量存在,一些老隐患还没有得到有效或彻底的整改,新的隐患又在不断产生,特别是受煤炭市场需求增长的影响,大矿超能力生产,已关闭的小矿死灰复燃的现象又趋严重;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重大火灾隐患长期得不到治理;厌战情绪、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有所抬头,安全检查走过场,执法执纪不严明。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必然影响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
今年是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法》的第一年,也是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非常之年”。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我们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推进《安全生产法》的有效实施,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非常重视,在行动上采取非常措施,要让“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幸福”的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站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极端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深刻含义,切实提高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坚决杜绝各类恶性事故的发生。
眼下,从事高危行业作业的职工大多为基层普通群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农民工。一般来讲,这些职工的文化程度较低,安全知识相对较少,安全生产的意识也比较淡薄,是安全事故的集发人群,也是人群中的弱势群体,因此,加强对高危作业人群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其实就是对民生的关注、对生命个体的关照,也是对他们合法权益的根本维护。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社会价值。
同时必须强调,下大力气,加大投资,从根本上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保证安全生产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前提条件。要狠抓责任落实和措施落实,将各项具体防范措施落实到工作第一线,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具体岗位。要克服我们已经习惯了的形式主义思维方式和官僚主义工作作风,尽快改革与企业机制转换后不相适应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这不仅是实施《安全生产法》,杜绝重大事故连续发生的需要,也是广大职工群众的殷切期望。
让“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成为我们社会的普世价值。愿我们的社会事事安全,处处安全,人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