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6月10日
头版
01

聂武生老人历尽坎坷,被错划右派回乡20年饱经磨难,仍不改初衷,赤心向党。他先后五次申请入党,历时53载,终于在敬老院实现夙愿。请看——

七旬老翁入党记

在端阳节刚刚过后的第二天,渭南市临渭区金秋苑敬老院会议室,火红的中共党旗前,74岁的白发老人聂武生庄严宣读入党誓词。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53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当前来参加老人入党宣誓仪式的临渭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梁建军向其表示祝贺时,聂武生老人激动得泪光闪闪,连声感谢党组织的关怀。在这难忘的日子里,正好聂武生的两位老妹妹来敬老院看望他。她们退休前都在西安当纺织工人,是哥哥把她俩领进纺织厂的大门。提起哥哥被送回农村所受的罪,两位老太太不禁伤心落泪。她们对记者说,那时一个劳动日才值9分钱,何况哥哥和地富反坏等“阶级敌人”一样,每月有4个无偿的“改造工”,因而一年到头和嫂嫂累死累活地干,还养活不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在那食不裹腹的日子里,揣着推子走巷串户理发挣钱糊口还被当做“资本主义”受到批判。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哥哥只好背着亲邻,到黄河对岸的山西省去讨饭……

“苦日子不是过来了吗,还抹什么泪?”聂武生一句话岔开了妹妹悲凉的话题,谈起了他五次申请入党的经历。1929年,他出生于潼关县吊桥乡南屈村的一个农家,十二三岁就开始出外谋生,在我省西府宝鸡当过铁道路桥工人,在资本家办的纺织厂当摇纱工、织布工。解放后,他当选为宝鸡申新纺织厂工会副主席。1950年在天津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深造期间,他加入了共青团,写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学习期满后,他被分配到西北纺织工会(后改为陕西纺织工会)担任生产部负责人时,写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1957年聂武生被错划为右派,送回原籍潼关农村劳动改造。1978年摘掉右派帽子恢复公职,被安置到潼关县李家乡政府当秘书时,他又一次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3年后,他调到潼关县信访局工作,在繁忙的接待来信来访为民分忧的日子里,他第四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来几位知情者谈起此事时,都说是当时主要从年轻干部中发展党员,像聂武生这样快退休的老人,当然不会成为“培养重点”。直到退休后住进地处渭南市解放路北段的金秋苑敬老院,他受改革开放大好形势和党的好政策鼓舞,又一次递交了他50多年来的第五次入党申请书,时间是2002年3月。

聂武生老人50多年不改初衷,迫切要求。入党的拳拳之心,引起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和重视。金秋苑敬老院院长王东芳和86岁的老共产党员石志坚,主动做了聂武生的培养人和入党介绍人,并及时向上级党委和新闻界作了汇报介绍。临渭区区委书记赵润民专程进敬老院看望聂武生,对其矢志不渝追求进步的精神作了高度评价。区委组织部与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党委领导专门派员,和敬老院党小组的同志一起,两次赴潼关县老聂工作过的单位外调座谈。潼关县信访局局长,也多次来敬老院介绍情况,希望尽快把这件过去没办成的事办好。就这样,聂武生第五份入党申请书递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53年的迫切追求终于梦想成真。

采访结束了。当记者怀着敬意和聂武生握别时,这位手扶拐杖的老人颤巍巍地递来他的一首诗:“阴差阳错风云变,虚度春秋二十年。喜逢盛世夕阳短,与时俱进理当然。”读着这质朴无华、发白肺腑的诗句,我的心又一次震撼了…… 本报记者 杨明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