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6月11日
综合新闻
02

为恢复汉江水生动物资源

安康“三天捕鱼,两天晒网”

本报讯 如今在安康,鱼市上卖小鱼的人少了;群众反映在汉江违法偷捕者少了;人大、政协涉及禁止在汉江电、炸、毒鱼,保护水生动物资源的提案少了。有不少的人说,这归功于安康市加大渔政管理力度,对汉江违法捕捞者“堵“疏”并举的结果。

汉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为养护和合理利用流域内渔业资源,早在1982年安康市就依据《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发布了《安康地区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实施细则》、《关于加强水产资源保护的通知》和加强安康电站库区渔政管理工作细则等一系列渔业管理措施,先后在汉滨、石泉、紫阳、旬阳、镇坪等县区成立了水产渔政站,其它各县设专职渔政执法管理员,具体负责辖区内渔业资源保护查处渔业违法案件。

近年来,安康结合实际,全面实行渔业许可证制度,严格规定渔业生产作业方法,限制鱼类起捕标准,规定网具网目尺寸,划定作业区域,实行捕捞限额制,依法确认捕捞对象,确保鱼类正常繁育。汉滨区在禁渔区库区的岚河口、杜坝、梁家坝、水田坝、段家坝水域中心两公里范围内,为天然鱼类产卵繁殖保护区,全面实行禁渔区制度。

今年3月20日至5月31日,安康市首次对汉江实施全流域禁渔期制度,并规定每年这个时段为禁渔期。在此期间,渔政部门加大渔业法制知识培训力度,全市参加省级以上渔业培训4期40余人,市上在汉滨、岚皋、紫阳等重点库区组织培训3期315人次,改抬网为网箱养鱼达40余处2万平方米。安康市渔政站在瀛湖库区人工放流鲢、鳙、草鱼10万尾,不定期在瀛湖库区巡回检指导达1000余航次,接待咨询人员2000人次。

“堵”“疏”并举遏制住了汉江水生动物资源不断衰退的趋势。据统计,到目前,安康市利用养殖水面13.38万亩,占总水面21.2%,年水产量达5200多吨;境内鱼类品种6目13科93种,占全省144种的64.4%,大鲵、秦岭细鳞鲑、四川哲罗鲑、水獭等已列为国家级保护范围。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