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革新迷刘军
刘军所在的一车间装焊班,承担着神舟飞船及多个国家重点型号任务配套的计算机产品任务的装焊工作。这些整机产品每台都有千百根导线,万千个焊点。要保证按时交付,且台台都不出问题,那真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
班长刘军,是个爱钻研,肯创新的革新迷。车间有一台进口的波峰焊机,工作时,偶尔发生印制板翘曲,使焊接上的元器件变形,影响质量。刘军经过认真观察、仔细摸索,发现该机印制板模具设计不合理。他大胆地对模具的卡槽进行了技术改进,使问题得到了解决。随后,他又发现在焊接大尺寸印制板时,印制板受热出现“漫锡”现象。他反复试验,又设计了不锈钢档板,彻底解决了“漫锡”现象,使这台洋设备运转良好。
在工作中,有时需要对已装焊的产品进行解焊,一般都是用解焊设备对元器件进行单个解焊。一次,由于技术要求,某型号产品必须对元器件进行整板解焊,且要求元器件完好率达100%。能否用现有的设备进行整板解焊呢?刘军又主动承担了整版解焊的试验任务。在对设备进行改进后,他把重点放在了操作工艺上。从工具的选择到使用的方法,从温度的把握到时间的长短,他都进行了反复的试验。最后,整板解焊终于成功了,上千块电路完好无损,同时又增加了现有解焊设备的功能,解决了一些特殊型号任务的质量要求。
由于航天计算机产品都要经过特殊的三防(防湿热、防霉菌、防盐雾)表面处理,在解焊时,对印制班和元器件有较高的要求,有些技术难度较大的,按一般工艺要求,只确保元器件,不保印制板。刘军在业余时间钻研手工解焊的新工艺、新方法,他既要保元器件,又要保印制板。虽然难度很大,但他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解焊工艺。在完成后来的解焊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提高工作效率,刘军还经常对装焊工具进行改革。过去绕制机箱电缆时使用手电钻绕制,既不安全又影响质量。他利用旧电机改制成绕线机,保证了质量又安全。在焊接底板时,有些插座腿脚长短不一,手工剪腿全凭目测,很难整齐划一,即费时间,又难保质量。为此,他巧妙地将旧IC电话卡裁成条,在上面按腿脚的相应位置打孔,剪腿时,套上卡条,垫平后剪齐即可。这种方法既简便又整齐,获得了单位2001年小发明一等奖。在工作中,他还发明了剪套管的套管剪,改进了控制管脚的成形钳等等。这些小发明、小改进推广到其他班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翟卫平 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