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8月01日
北国周末-阅览室
03

谁更要转变观念

为了帮助下岗工人再就业,不少地方的政府常常会“买”一些公益性岗位,专门招聘下岗工人,对政府来说,要花费一笔钱补贴招工的部门或单位,对下岗工人来说,多了一个就业的机会,自然是好事一桩。然而,其效果却往往是“好心得不到好报”——下岗工人并不领情,就是不去应聘。最近,安徽阜阳市政府分三批向市直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工人提供了750个公益性岗位,但结果却只有42人走上了这些岗位。“此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下岗职工的观念转变,再次成为人们的话题”。

下岗工人面对下岗,自然要改变择业观念,再不能把进国企或吃大锅饭当成惟一的择业目标,这是不言而喻的。实现这样的观念转变,固然需要方方面面都来做思想工作,然而,下岗工人自己更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压力,老人要赡养,孩子要上学、自己要吃饭,正是下岗工人不得不转变观念的最大动力,相信谁也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所以,说下岗工人至今没有转变观念,似乎不妥。其实,要帮助更多的下岗工人再就业,关键还在于要帮助用工单位改变那种把下岗工人当包袱,认为“用下岗工人就是对他们的恩赐”的观念。的确,正如报道所说,“这些公益岗位若是用长期临时工,每月仅发200至240元工资,但下岗工人去干,政府则要贴钱把工资补到350元,还得缴纳养老医疗等保险金”,似乎是做了蚀本生意。然而下岗工人也要算个账:该市“低保”人均128元,如果一个下岗工人要负担2个人,就能拿到“低保金”256元。如今虽然有了350元工资。但这些公益岗位诸如马路清洁工、城市护绿值勤之类,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没有节假日的全天候工作,不说多拿这些钱要多花多少劳动,就是买月票上班、中午在外面就餐、平时上个厕所喝口水,就得多花一百五六十,而且从此平时不能打零工,早晚不能摆小摊。正因为转变了观念,这个账下岗工人不能不算。

公益岗位的用工单位,大都是政府机关或它的下属部门,用长期临时工只发200至240元工资,既不缴养老、医疗保险费,又没有任何福利,这样的用工,是否符合劳动法规的规定?即使私企老板可能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逃避对工人应尽的社会责任,作为政府也应当严肃查处。如今政府部门的公益岗位也钻这种空子,并以此来“教育”下岗工人,不仅不会有多大说服力,恐怕更不利于调动全社会聘用下岗工人的积极性!

(据《杂文报》金海燕/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