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盟友撇下布什不管
尽管美国在对伊开战前一意孤行,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但在占领伊拉克后,布什政府却对“国际支持”充满渴求。今年6月,美国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彼得·罗德曼率团访问印度时,就要求印度派出一支约2万人的部队前往伊拉克的摩苏尔地区执行维和任务。但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7月14日做出决定,拒绝美国派兵的要求,称其只有在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派兵前往伊拉克。
曾因反对“倒萨战争”而被美国称为“老欧洲”国家的德国和法国也纷纷表示不会派兵前往伊拉克。
据报道,美国总统布什一直对埃及、约旦和沙特阿拉伯施加压力,希望他们出兵维和。但是,布什的提议遭到了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拒绝。约旦国王阿卜杜勒二世也是勉强同意,但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其他阿拉伯国家也派兵参加维和部队。沙特由于与美国关系微妙,不愿拒绝美国,但是担心在国内引起骚乱,因此也不敢贸然答应出兵。
美国国会参议院上周以97票比0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一项决定,要求布什总统考虑向北约提出出兵伊拉克的要求,以缓解美军在伊面临的压力。但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在本月16日表示,北约将支持波兰在伊拉克发挥战后维和的领导作用,但不打算作为整体直接卷入维和行动,北约目前没有在伊拉克发挥更大作用的意向。
出于各自的利益需要,有些国家接受了美国提出的出兵要求。波兰表示将派2300名士兵加入到由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立陶宛等国部队组成的一个多国旅,协助美国维持伊拉克的稳定;第二个多国旅将包括乌克兰的1640名士兵;第三个多国旅将包括西班牙的1100名士兵,以及洪都拉斯、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等国的部队。
不难看出,这些答应出兵的国家,不是刚刚被邀请加入北约急于有所表现的东欧各国,就是对美国的经济援助有很大依赖性的太平洋岛国,他们的加入与其说是参与不如说是搀和,反正意思尽到了,真正发挥作用的还得看美国自己。 (据《世界新闻报》马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