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8月11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谁有资格当人大代表 充满阳光的事业 娱乐节目三大“昏招”□文/马后炮 WTO时代的求医问药 昔日钢人铁马纵横南北建奇功 今朝筑路英雄三秦大地扬威名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谁有资格当人大代表

□文/李云青

人民有资格。废话。不!看时下的人民代表,总觉得叫他们“官”比较准确,或叫:党政官员,先进人物,各界精英,主流群体。统计一下,时下的人民代表,有多少是无职无权纯字号的百姓,特别是工农,尤其是农民。忽发奇想,人民代表如果都是清一色的——民,在大会上议事,与时下的人民代表议事,其结论,怕是大不相同的。照直说罢,我主张彻底改变时下人民代表的“身份”,请占国人绝对多数的“工农”当人民代表,而且要占人民代表的多数,自然,也可以有少量的官们。这样做的意义,真心建设中国小康社会的人理解,而且,拍手称快,高呼万岁。

谁有资格当人民代表?看了《南方周末》记者林楚方的文章,又想到了下列人员——

经常上访的人。这样的人,总体说,是“权力圈”“财富圈”“话语圈”之外的“边缘人物”,“边缘人物”是党和政府要特别关怀的,请他们当人民代表,通过民主的途径,反映民众的意见,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应有之义。自然,经常上访的人,给地方领导找过麻烦,大多数领导不喜欢,让他们当人民代表,担心会扰乱人代会。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在转型期,一些人被推到社会的边缘,急需倾吐自己的意见,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有时通过激烈的方式,出现这样的人是正常的,认可这样的人作人民代表,把激烈的方式转变成通过正常途径解决问题,有什么不好?预想一下,在人代会上,出现“上访户代表”这一景观,那是多么的增光添色!大快人心!

生活困难的人。维护偏僻地区、流动大军、失业人口、老少病残等等困难群众的民主权利,让他们当人民代表,可以听到社会底层人民的呼声、愿望、批评、建议,比较专家学者的高谈、阔论、神思、构想、更能贴近生活的现实,有助于解决基层民众当下的困扰、眼前的困苦、身边的困难、周围的困境,有助于社会主义民主渠道的畅通,特别是社会的稳定。也许有人觉得“这等人”参政议政?能说些什么呢?请听鲁迅先生一段话:“‘老百姓’虽然不读诗书,不明史法,不解在瑜中求瑕,屎里觅道。但能从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清高通达的士夫所可几及之处的。”“生活困难的人”涌进人民大会堂,当人民代表,顺民心,合民意,是真懂国事民情的大智大勇,中国的小康社会才有望实现。

有政治热情的人。应当看到,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具有“政治热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大,让这些人当人民代表,是社会能量更大的集聚。只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对有“政治热情的人”存有偏见,认为这些人好风头,好表现,想当“政治明星”,是不稳定的因素。这种思维定势必须调整,可以预料,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扬,我们会越来越习惯他们的存在,他们也会受到社会的青睐。还有,让人大监督硬起来是有条件的,这条件就包括给那些有政治热情、并乐于维护公众权益的公民,参选人大代表的渠道,并给他们创造行使代表权力的体制条件,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

要特别说明的是,时下的人民代表,官人太多,并不是他们不能当人民代表,而是他们在各种会议上,已有太多的机会参政议政,说说道道了。人代会如果更换一下会议人员色彩,把更多的席位让给纯字号的“民”们,听听他们在一起,说些什么,怎样说,议些什么,怎样议。我想,与官们的“官腔”“官话”比,其语情、语意,怕是另有“特色”的。谓予不信,搞个“封闭试验”,把过去某个人代会的“议题”拿出来,请“民”们再议一下,看是怎样结论,可反思的东西可能很深刻。这样的“试验”能搞吗?勇于探索、改革的人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