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阳光的事业
——记与时俱进的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位于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安康江北经济开发新区腹地的江北高级中学是汉滨区直属中学。学校占地28800平方米,各种设备齐全,设施完善。校园布局井然有序,绿树楼群交相映衬,通道花草赏心悦目。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在各级党政机关的热情关怀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力实施素质教育,着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康市高考先进单位”“安康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安康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陕西省冬季体育训练先进单位”,分别获得“安康市示范教工之家”、“安康市文明学校”“安康市文明单位”等称号。特别是1998年以来,高中教育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考连续五年取得汉滨区第二位次的优异成绩,2003年192名学生参加高考,一本、二本上线51人,专科上线127人。优异的成绩不但博得社会各界的好评,而且使学区外生员慕名纷纷而至。
教有特点 学有特长
实施素质教育是着眼提高受教育群众的综合素质和长远发展,转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重新构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本转变的重大改革。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江北高级中学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新更深层次的认识,尤其是对教有特点、学有特长更有深刻的感悟。
一所名校除了有一位管有特色的名校长外,还要有一批教育特点的名教师。这些教师的共同特点是教学目标实现优质,教学方法实现优化,教学途径实现创新。江北高级中学结合本校工作实际,从2000年开始,不但组织教师全面系统地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指示和文件,学习外地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的经验材料,而且先后组织教师赴江苏、山东、山西等一些学校参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考察,使教师受到了很大的启示,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为打破应试教育的模式为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寻找突破口,学校引导各教研组开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课题研究,还承担了汉滨区教研室《初中语文课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和陕西子课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等研究,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教师撰写的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荣获国家、市区优秀论文奖并公开发表40多篇。同时学校把抓特长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1997年底,在既缺教师又缺设备的情况下,搞起了美术和体育特长教育。1998年高考,只经过短短几个月训练的美术体育班6个学生参加高考,全部被大学专科和高中录取。这极大的鼓舞了有特长的学生,学校也同时加大了对美术训练班和体训队的管理,并加大了师资力量的投入,在保证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加大专业课训练和模拟训练。99年高考,又有14人被大中院校录取。此后学校加快了特长教育的步伐,投资近万元建立起美术室,从高一办起特长班,近几年来学校体育艺术类学生参加高考、本、专科上线一百多人,居全市前列,特长教育在这里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
起点求高 目标求远
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人才基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度超前发展,走改革创新之路。为此,江北高中有一套严格而慎密的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长远目标。在这块教书育人的圣洁殿堂里他们力争起点求高,目标求远。
“教育者,非为己往,非为现在,专是为将来”。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人才,江北高中在日常工作中遵循德育为先导,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的战略思想,坚持“质量立校、管理兴校、教研强校”的方针,努力实现“学校规范有特色、教师达标有特艺,学生合格有特长”的办学目标,工作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廉洁奉公、团结合作,能研善管、勇于开拓的干部队伍,培养有爱心、善诱导、业务精、敢创新、一专多能的学者型教师队伍及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高素质学生。把树一流教师形象,争一流育人质量,创一流社会效应,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作为永恒的目标,不懈地追求。江北高中今后七年发展的重点是: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基本实现教学、办公网络化和现代化,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牢固树立教育服务意识,实现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实现在岗教职工研究生学历达标20%的目标,教育教学实现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研究性学生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思维和个性发展,加强校园环境的美化工程,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实现教育过程的环境育人效应。学校管理模式全面实行竞争激励型并逐步向自觉上进型迈进,办学规模稳定在36班2000学生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学生培养合格率100%,实现高、中考升学95%,办学总指标达到省级示范高中水平。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如果把这种事业比作是阳光,那么江北高中的学生则是阳光下茂密的树林,每一颗树都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之下,竭力地向天空伸展自己,长得又高又直,而心灵永远寄在蓝天之上。
本报安康记者站 唐登林 杨琳 陈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