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时代的求医问药
□文/刘谦
作为一个曾在医院的家属区里居住了很有几年,而且至今夫人仍在医院里谋生的人,我其实竟然是个非常恐惧医院、看见医院总想绕道而行的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到了讳疾忌医的地步,即使有了病,也不愿上医院,关键是受不了医院的那种气味。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医院的气味那是什么呀:混浊不清,煞是逼人,难以言表,完全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东西嘛,尤其是如今最常见的那种大型综合医院,简直是什么怪味都有的。
可是,人活着,却不能不与这个令人尴尬的地方打交道。这不,远道从韩国来西安旅游的友人金永淳先生病倒了。就在我思忖着去什么地方为金先生求医问药的当口,金先生竟然提出了一个令我窃喜不已的方案:能不能去看看中医。他说病在中华文化传统深厚的西安城真是一大幸事。简直太好了。我真不知道金先生也喜欢中医。对我来说,如果真得去医院,我当然是愿意选择散发着中草药药香的中医医院的,要知道,那才是一种纯正的中国的气味呀!还是金先生说得好:中国中药是人间最奇妙的东西。他说他喜欢中国人这种浑沌之中的透彻。
于是,我便想起了前不久央视一个讨论中药中医出路的谈话节目,便和金先生谈起了那场令我印象深刻的谈话。金先生显然和我一样,对此十分吃惊。金先生说,中药中医在世界上,起码在东方,在日本、韩国,在东南亚非常受欢迎呀!他不明白,中医中药救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怎么到了今天突然还要面对是死还是活这样的抉择呢?我只好告诉他,因为中国WTO了,因为中国要与世界接轨了,因为中国各行各业都在急着和世界整齐划一,可世界上没有中药中医的“轨”。于是,便有人说中医中药并不科学,最多只能说是一种经验的重复。比如,没有对中医中药的科学的界定,没有明晰严格的药理成分彻底限制,缺乏统一精确的剂量标准云云。谁知,金先生听罢哈哈一笑:中药中医的世界之轨该中国人定呀!外国人怎么会有这样的“轨”让你接呢?
事情确乎如斯。可是,中国人似乎更喜欢顺应潮流,更喜欢随大流,而不喜欢思考这潮流这大流到底该不该随,该怎样去随。中国的许多事似乎都坏在了中国人的这个秉性上了。就说中医中药吧,出路与活路之争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中国现代第一次西潮汹涌的五四时代,也可以说是相当于一次与世界接轨的准WTO时代吧,早在那个时代的1912年,中医中药就落难了。当时中华民国政府中的许多人,包括一些优秀的大知识分子,包括具有西化倾向或献媚于西方的政要们,当时就提出了要废除中药中医,认为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这劳什子跟辫子一样该剪掉。中医中药在当时几乎就险些被完全抛弃了,反对中药中医的名人名单中包括梁漱溟、郭沫若、梁启超、胡适等一大堆令人肃然起敬的人,也有当时还未当中华民国委员长的蒋某人,蒋中正。当时报载,有人甚至发誓死也不去找中医;可见对中药中医的排斥是多么的可怕。
实践的结果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西医西药对疾病是有效的,中药中医也一点不比它差。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我们没有必要那么狭隘,也不能狭隘。在人们都抢钱似地去WTO时,去和世界接轨时,我们真应该先认真地总结总结自己文化的长处短处,也认真反省反省西方文化的短处长处,不要急匆匆把人家扔出来的东西抱回来,急匆匆地和人家的短处接了轨。免得我们无法消化,免得我们再生病。确实应该警惕由于今天的无知或功利而导致的整个民族明天肠梗阻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