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花甲名帅蒋兴权
“我30岁当教练,36岁当主教练。不管在地方队还是国家队,也不管是获得成功还是遇到挫折,回想起来,我对自己最满意的有两点:一是服从组织安排,二是兢兢业业的工作。”
蒋兴权,这个名字对于关注中国篮球的人来说可谓如雷贯耳,享誉亚洲篮坛。
他曾三度担任中国国家男篮主教练,现任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他曾多次率领中国男篮征战悉尼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6次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1994年多伦多世锦赛上他指挥孙军、郑武、胡卫东等“黄金一代”历史性地杀入了八强,成为中国篮球史上的一代名帅。
除带国家队之外,带地方队屡创奇迹也是他的“专利”。2001年九运会他将名不见经传的天津队带入12强。2002年起他执教新疆广汇队,除在当年即率领这支甲B新军打入甲A之外,2002至2003赛季更是使广汇队一举夺得常规赛第四、季后赛第五,人称他是一个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搞篮球的人”。
闲不住的老帅
作为国家队主教练,蒋兴权曾把中国男篮首次带到世界前八的高度。不过,二度出山的他带领三大中锋领衔的中国队,仅仅获得悉尼奥运会第十名。在对法国队的关键一役中,他的指挥更是受到普遍质疑。
悉尼奥运会后,国内的“倒蒋”之声铺天盖地而来。年届60的蒋兴权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感受,仍忍不住地心疼。
“当了30年的教练。有辉煌也有失败,当你成功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来祝贺你;可是当你一旦失败了,所有的功劳就都被抹杀了。老伴打电话来对我说:回来吧,你年龄也大了,该回来休息休息了。我也想过干脆退休回家吧,可是最终还是放不下呀。”的确,蒋兴权在从国家队主帅位置上退下来以后,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他不甘心。奥运会上受创对他来讲,是旧的篮球生涯的结束,也是新一轮辉煌的开始。
果不其然,闲不住的他又平静地带起天津队,出人意料地帮助该队打进了全运会,再次向世人证明,自己仍是国内篮坛出色的教头。
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一些俱乐部闻风而动,劝老蒋前来执教,然而,又出人意料的是,老蒋竟放弃了条件很好的甲A球队,屈尊来到一支刚成立两年的甲B球队新疆广汇队。
“九运会时我带天津队到广东比赛,新疆方面派了现任新疆广汇俱乐部的董事长侯伟和我接触。他和我一连谈了三天三夜,目的就是一个,希望我到新疆执教。最后一天夜里,我看到他雪白的衬衣上渗出了血,后来听说当时他是刚刚动了胆囊摘除手术,还没有完全养好病就来找我。我很感动,这说明他们是非常真诚的。”
精诚所至,老蒋动心。就这样,这位本已草签协议,打算执教甲A劲旅北京奥神队的老帅,毅然改变主意,挥师天山,接掌起新疆广汇男篮的教鞭。
冲上甲A
2002年,蒋兴权走马上任,带领新疆男篮在北京开始了集训。此时他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队伍不完整,只有原来打乙级联赛时的几个队员。无奈之下,老蒋只得利用自己的关系找来几名老队员的两名外援充数。
凭着这个七拼八凑的阵容,新疆队硬是提前一轮冲上了甲A。这期间,蒋指导和广汇队员的节假日、周末从来都没有休息过。
记得那是在山东烟台,广汇男篮冲上甲A的那天晚上当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蒋兴权忘形地和队员们紧紧相拥。队员们连澡都没来得及洗,就一起坐车来到海边庆祝。平时喜怒不形于色的蒋指导,完全变了一个人,什么不允许喝酒,什么几点钟必须休息的戒律统统都抛在脑后。胆大的龚大明走到蒋指导身边,和他随意地开着玩笑,平时见了蒋指导像老鼠见猫一样的队员们,这个时候也开始不断地给这位老教练敬酒,而蒋兴权也来者不拒。凌晨近3点,大家全都喝醉了。
有人说蒋兴权执教新疆队是为了重新证明自己,对此老蒋嗤之以鼻。他说,自己之所以还在干教练这一行,只是觉得不干是浪费了。的确,对于中国篮球来说,老蒋的资历和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宠辱不惊
2003年CBA联赛结束了,升班马新疆广汇男篮的排名竟到了第五位。谁都清楚,主教练蒋兴权功不可没,而老蒋对此却异常平静,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老蒋已经是宠辱不惊了。
谈起新疆队崛起的原因老蒋只说了八个字:注重整体、严格管理。
新疆队的队员都很年轻,队中没有能力特别突出的主力。老蒋很快决定,队伍只能向“整体”要成绩。为此他确立了“以防守为主,注重整体配合,攻防转换速度快”的战术风格。新疆队在比赛时往往是全面开花,龚松林、龚大明、徐国神三箭齐发,再辅以个人能力和配合意识都很突出的外援。于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往往给对手的攻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老蒋一向以严格著称,而且不认球星,一视同仁。外援奥斯汀刚来新疆队时,老蒋要求他和其他队员一样一天两练,奥斯汀对此很不理解“我在NBA时都是一天练一次的,怎么来到中国一天要练两次?”可老蒋仍然坚持自己的训练计划,而奥斯汀在随队训练一段时间后,状态越来越好。在最后几轮的比赛中,奥斯汀从打不了多长时间的替补球员成为核心球员,发生了很大变化。
老蒋的一些规定,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合情理的。每天晚上10点30分,老蒋都会要求队员们准时休息,手机、电视遥控板也要按时交上;每天早晨7点30分全队必须起来吃早饭。刚开始很多队员不服气,觉得只要不影响训练和比赛,几点睡觉、吃不吃早饭又有什么关系。可是时间久了,大家发现,蒋指导从来是说到做到的。而且以身作则。他那么大年纪了,平时训练却从来没有坐下过。所以对于老蒋的严厉措施,队员们都非常服气。
其实生活中的老蒋非常平易近人。龚松林说;“蒋指导有时也和我们讲笑话,一段一段的蛮有趣儿。”龚松林的话揭示了老蒋性格中温和的一面。殊不知,和队员们说说笑笑,也是老蒋调节队员心理的一种方式呢。
让队员们至今难忘的是一次客场比赛:广东宏远队迎战新疆广汇队。为了备战此赛,新疆队早早来到东莞并且一遍遍地研究战术,蒋帅的信心也十足。比赛进行到第三节。新疆广汇队还领先11分。谁知,进入末节,广汇队的小将们像是中了邪、屡投不中还频频失误,最终竟以106比111被对手反超。赛后,广汇队的小将们极度沉默。徐国神双手掩面,流下了泪;独得27分的龚松林坐在替补席上久久不肯离开,外援爱德华由于在最后35秒错失两次进攻机会低着头收拾着自己的衣服。
此时教练蒋兴权开完新闻发布会回来。他拍拍队长汪义杭的肩,让大家都坐下。然后真诚地说;“我对大家今天的表现非常满意,只是因为年轻,所以比赛中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在今天这种情况下,你们都很顽强,没关系!”上车后,蒋兴权还在和队员们开着玩笑,就像刚才的一切没有发生一样。在他的感染下,队员们很快就将失利的痛苦忘记了。
其实,队员们都知道,蒋指导很想拿下这场比赛。当第四节比分不断被对手追上时,蒋指导紧张得在替补席前走来走去。然而不管出现什么比赛结果,蒋指导都会安如泰山,难怪队员们说,蒋指导就是球队的“定海神针”。
第三次出山随着2003年CBA联赛渐渐接近尾声,国家男篮长达一个冬季的选帅仍然悬而未决。无奈之下,年过花甲的蒋兴权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原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的新疆一行足见大家的诚心。尽管蒋兴权明确表示,在国家男篮主帅问题上不会与弟子们争,但面临着国家队紧迫的形势,这位老帅毅然选择了服从组织决定,充当救火员。
现在,蒋兴权带领国家队的弟子们进入了最艰苦、最关键的训练阶段。老蒋只有一个心思:“流血、流泪都不怕,拿到那张惟一的奥运会入场券就是国家队的目标。惟一的奥运会入场券之争会让年轻球员非常紧张,所以我说是‘死路一条’——没有退路,只有加倍努力。”
与以前不同的是,久在国家队的李楠、范斌等老队员都感觉,蒋指导今年脾气好多了。听弟子这么议论自己、蒋指导也忍不住笑了:“我以前是很厉害,不过现在年龄大了,再说队员们训练都很认真,我也不会轻易发脾气了。”
篮球是全部
老蒋笑言,等哪一天站着费劲了,他就会回家养老。毕竟家里有两个让他疼爱也疼爱他的女人。
老蒋的老伴以前也是搞篮球的,现早已退休在家。以前老蒋当国家队教练时,由于训练的时间都比较集中,老伴还能在其身边照顾一下。后来他当了外地俱乐部的教练,而且经常转战全国各地进行比赛,所以老伴也无法随身照顾。老蒋只有自己打发单调的生活了。他白天带队训练和比赛很是劳累,但到了晚上他仍然坚持写写总结、看看比赛录像。这是他几十年来的好习惯。除此之外就是休息。
老蒋的女儿蒋旭,前几年曾经是国家女篮的主力队员。谈起女儿,老蒋一脸歉疚之情:“我和她见面的时候还真不多,以前也就在国家队的食堂里能碰见,顶多说上几句话。要说平时能指导她一些篮球方面的东西,也只有趁节日的时候。”
遗憾当然不少,但老蒋说:既然搞了这一行,有些东西就不得不舍弃,好在这么长时间,也慢慢习惯了。“平时除了训练和比赛,我几乎没有别的事了,我也没有什么爱好,篮球就是我的生命。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地方队,能看到一些球员的进步就是我最欣慰的事了。”(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