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陀螺好打 良材难求
连续三次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广西代表团官员韦光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少数民族运动会陀螺比赛发展到今天,影响比赛结果的三大因素基本定型,而“器材的重要性尤其重要”。
在韦光辉看来,另外两个因素“技术”和“心理”,更多的是“可变因素”,而陀螺的材质却是天生的。“广西队的陀螺都用越南蚬木制作的,材料不是太好,集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们已经打破了200多个。有些队的陀螺就比我们好,最典型的是云南队,他们制作了大量的紫油木陀螺,表面覆盖强力胶水,旋转起来时间长。许多省区都从他们那儿邮购,”他说。
至于技术问题,韦光辉认为,总体来讲没什么捷径,关键是勤学苦练。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两大流派日益明显,一派是力量型,以云南、广西、广东等队为主,比赛时以自己的陀螺猛击对方;另一派为技术型,以北京、湖北和重庆队为代表,重视使力的角度,往往轻轻一吊,就能使对方的陀螺停止转动。
韦光辉说:“其实在打陀螺项目上,大家的水平差不多,谁的心理素质好,谁就占主动。就好比广西队,平常训练中,18次击打最多一次不中,但对广东队的比赛,失误却达4次。看得出来,队员们年轻,心理压力太大,训练水平体现不出来。”
本届民族运动会打陀螺比赛共有男女各17支队伍参加,产生金牌4枚。陀螺在佤、壮、瑶等西南少数民族中流传已久,玩法多样。比赛时以鞭绳缠绕陀螺,旋转击打,互撞之后,以陀螺旋转时间较长者为胜。
(程义峰 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