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9月15日
维权之页
03

伯乐掉价

伯乐,相传古之善相马者,其延伸意为慧眼识才者。时下,人们又把人才市场上的招聘者称之为“伯乐”,我想除了他们的工作特点之外,还包含着某种敬意。可眼下伯乐中也有不那么“自重”和“称职”的,这不仅大煞风景,而且是一种失范。

据媒体报道,在人才招聘会上,一些招聘人员素质之低、态度之差,令许多应聘者侧目。“伯乐”们的所为不单使自身掉价,也一定程度上损害用人单位的形象。有些“伯乐”对应聘者敷衍了事,把应聘者的相关资料一扔了之,乃至电视上出现众多学子跪地寻觅自己精心制作的资料的画面。观者为之无不摇头叹息。还有些“伯乐”,对应聘者“横挑鼻子竖挑眼”,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架式。殊不知,在感情上他们与应聘者已形成了对立面。就冲着这些,“千里马”不敢或不愿靠近他们。其结果恐怕是双失。令人不安的是,在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时下,应该说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众所周知,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交换的基本原则则是公平。而人才市场除遵循一般原则外,还有其特殊性,因为交易对象是人;再说,市场供求绝对平衡少有,而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却常见。如果交易中,谁暂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拎”对方,那么市场肯定会出现不谐音。

“伯乐”们变得浮躁起来,则佐证了人才市场的某些方面还亟待进一步规范。据此,有关方面推出的新法规应具有前瞻性,要把公平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要使“伯乐”和“千里马”们都得按规矩行事,而不因为市场的变化就变得“忘乎所以”,留下这样和那样的遗憾…… ■李文忠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