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都市希望工程”
——全省工会系统救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大行动综述
(上接一版)
在国有企业改革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贫困家庭的困难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尽管工会在解决这些困难时还力不从心,但作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必须对他们的贫困进行关注并拿出相应措施,切实承担起帮扶困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于是在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郭永平的提议和带领下,去年七、八月份省总领导分成4组,深入全省100户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调查。敢于说实话、摸真情的工会干部通过对困难职工家庭的入户走访,发现一些困难职工的贫困程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想,省总工会领导为此焦虑万分,感到非常揪心。同时他们发现,许多困难职工家庭为筹集子女入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四处奔波,尤其是考上大学的,接到录取通知书,都无法进入大学的校门。困难职工子女考上大学不易,而上大学更不易,但困难职工子女考上大学又是全家摆脱贫困的希望所在。这些莘莘学子也和偏远山区的贫苦孩子一样,更需要像“希望工程”那样的援助。一个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都市希望工程”在我省开展了起来,而构筑这项工程的人便是各级工会组织。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桥梁和纽带的工会组织,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省总工会提出了“绝不让一个困难职工没饭吃,绝不让一个困难职工的孩子失学,绝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因生活困难发生意外”的“三项承诺”,并把实现这三项承诺作为一项庄严的政治任务,做为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把这项惠泽困难职工的“希望工程”实施好。基于此,去年9月初,全省各级工会组织“急困难职工之所急,想困难职工之所想”,克服自身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对考入公办普通高校的1324名困难职工子女,以300—5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把他们送入高校的校门,解决了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省委书记李建国在听取总工会的汇报后说:“工会办了一件积大德、行大善的好事”。
“绝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子女失学”。既然承诺了,就一诺千斤,践诺到底。今年省总工会继续着这项“希望工程”。在省总工会、省教育厅联合发出通知之后,全省10个地市工会和20多个产业工会纷纷转发了通知。各市县、产业工会不仅按省总工会的要求去做,而且还联系自身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为这项“希望工程”增光添彩。西安、铜川、安康等市总工会将受助范围扩大至中小学生,不但发助学金,还发助学卡;延安市总工会、宝鸡市总工会、省国防工会及省纺织工会,对一些特别困难的职工子女上大学还进行全程帮扶;咸阳市总工会、汉中市总工会在资助应届大学新生的同时,对往届困难学生也给予关照和资助;榆林市总工会、商洛市总工会及省教育工会还采取减免困难职工子女学杂费的方式帮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在工会的倡导和努力下,诸如“阳光家教”、民办企业助学、交友帮扶解决子女就学等帮困助学方式也正在三秦大地开花结果。
为确保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被遗漏而失去受资助上大学的机会,省总工会于近日在《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等新闻媒体上发布相关消息及公告,告诉那些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还不能按时到校报到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可持有关证明尽快前往所在单位或区县工会,提出申请,由工会解决到校的交通费和第一个月生活费,确保助学活动目标的全面实现。
涓涓小溪,终会汇成大海。“大行动带来的是大希望”。全省工会系统两年来精心构筑的“都市希望工程”已将5200余名困难职工子女送入求学的阳光地带,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无限的希望。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