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先生的遗愿
□文/张中桥
于右任先生是我国近代革命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是具有广泛影响的国民党元老和爱国诗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写下了近千首忧国忧民、怀念家乡、思念亲人、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诗篇。
于先生除诗词外,还擅长书法、对联。1961年他赠给蒋经国这样一副对联:“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当时,蒋经国任台湾国民党总政作战部主任。于右任在联中着重阐明了“利”“名”两字的含义,晓以“天下”“万世”之理,并以此联相赠,其用意十分明显。他希望蒋经国以祖国统一大业为重,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阋墙之争,解除骨肉至亲咫尺天涯的分离之痛。这样做,则功在社稷、名垂青史。1982年7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瘳承志在致蒋经国的信中,推心置腹地劝他要胸怀民族大义,曾引用过这副对联。
据说,于右任先生晚年最后一首诗,是在台湾辞世之前所写的《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老先生在垂暮之年还盼望台湾回归祖国,他也可以重返故乡,与亲人团聚。其愿望一时还难以实现,只好用“远望当归,长歌当哭”来表达自己晚年的心境。这说明,作为炎黄子孙的每一个中国人,彼此之间,尽管往日政见上有分歧,但毕竟是血浓于水,同胞骨肉之亲,怎样也是不能忘怀的。
记得1989年重阳节时,黄陵县的民间团体——中华民族子孙祭祖谒陵委员会,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特别邀请了台湾同胞共祭祖先。台湾蓬莱普陀山开山住持圣明法师,托钵筹资,串连专家学者等44人到黄帝陵参加盛典。那天的祭文中写道:“伟哉中华,雄踞东方!黄帝之风,山高水长。上下五千年,炎黄苗裔巍巍乎奋发向上;纵横三万里,东方巨龙翼翼兮九霄翱翔!长江黄河,奔腾不息;万里长城,固若金汤。五洲风雨疾,华夏有炎黄。人心渴望统一,民族希翼富强。凡我华裔,黄帝子孙,存枝萼之小异,建一体之大邦。”海峡两岸的代表分别在祭黄上发表演讲,他们虽然信仰不同,但由于同一祖先同一血统,发出了共同的心声:终止国土分裂,民族分离之悲剧,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屹立于东方,为人类作出新贡献。
但是,台湾当局顽固坚持“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分裂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九二共识”,阻挠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两岸谈判;百般限制两岸经济交流,拖延两岸直接“三通”;继续推行“务实外交”,妄图挤进联合国和只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加紧对外采购军火,企图以武拒统谋“独”。这是违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海峡两岸全体同胞的共同心愿的。于右任先生羁留台湾,思念故乡,怀念大陆,盼望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但他至死未能回到故乡、回到大陆,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这是他终生的遗恨。台湾当局应该顺乎历史潮流,及早做出有利于祖国统一的明智决策,“廖廓海天,不归何待?”莫让于老的遗恨成长恨。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和平统一的历史潮流,是任何人、任何群体都无法阻挡的。叶落归根,于右任先生的遗愿是一定能够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