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黄棱矿业公司:
资源与资本对接
2003年10月23日,黄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年设计能力1000万吨的二号煤矿正式开工,这是继今年7月10日煤矸石热电厂开工后的又一重大工程。在国家未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扩张之势,成为近年来黄陵矿业公司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的最好诠释。
黄陵矿区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二十个兴陕工程之一。1989年开工建设,13年的漫长建设期,黄陵矿经历了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全过程,投资体制几经变革,投资规模不断变化,管理体制和主管部门多次变更,造成投资中断,许多项目都成了半截子工程。矿区产销量一直徘徊在20万吨左右。
到2001年,黄陵矿已是困难重重,难以为继,面对成堆的问题和被动局面,不进行深入改革只有死路一条。认识到这一点,黄陵矿业公司领导痛下决心,立足市场,深化改革,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走出一条边生产边壮大的发展之路。
思路明确后,矿业公司对所属的建筑安装和多种经营性质的四个实体单位进行债务重组,将其历年形成的不良资产和各种债务统一清理划归矿业公司,并实施资产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严格按照《公司法》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运行,使其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企业内部的医疗、生活后勤等同主业剥离,实施集中的专业化、社会化管理,模拟市场化运作。
通过债务重组和实施小企业改制,黄陵矿业公司负债率由109%下降到目前的31.52%。2001年,矿井转入规范生产经营;2002年,产销煤炭188万吨,实现利润1455万元。
生产经营出现转机之际,黄陵矿业公司领导立即着手对矿井实行全面的技术改造。要搞技改没有资金怎么办?就借米下锅,滚动运作,搞负债式的资本运作,一边将部分闲置的资产盘活变现,预付一部分采购定金;一边有信誉地赊购设备。靠着这种滚动筹资,先后自筹资金3.5亿元,经过一个时间的技改,把矿井生产能力由100万吨提升到600万吨。
2002年元月起,围绕企业的战略发展,黄陵矿业公司决定重点做三件事:一是对一号煤矿洗精煤后的煤泥、煤矸石进行综合利用,建一座煤矸石热电厂;二是开发建设二号煤矿及配套铁路专用线;三是利用闲置土地开发房地产,解决职工住房。经初步计算,建成这些项目共计需要建设资金15亿元。单靠刚刚摆脱困境的企业自身的积累,要在短期内把这些项目都建成是不现实的。怎么办?今年初省政府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后,黄陵矿业公司反复学习省委省政府关于利用资源开发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精神和国家关于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法律规定,改变原来独家投资建设的思路,提出利用已获得的二号煤矿和一号煤矿矿业权和采矿权实行招商引资。经过筛选,最终确定由国家投资公司、郑州铁路经济技术开发集团和黄陵矿业公司三家共同出资,将二号煤矿、煤矸石热电厂、二号煤矿铁路专用线捆绑在一起,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建设和经营这三个项目。
由一个年产销量20万吨左右、面临关闭的企业,发展成现年工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的全国煤炭工业百强企业之一,黄陵矿业公司通过推进资本运营管理,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走出了困境,实现了超常规经营,也为战略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