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05日
综合新闻
02

从“记者险”说起

火言

10月26日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两名记者在采访西安新财富国际语言学校一名副校长时,该副校长拒绝采访后又抢夺记者摄像机,并殴打记者。虽然打人者已被公安雁塔分局处以治安拘留,但这件事留给人的思考却是深刻的。

翻开近期的报纸,记者被打的消息就有好多条。10月19日,登封市一家没有通过安全生产验收和无营业执照的煤矿发生恶性透水事故。17名矿工被困井下,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顾立林前去采访,遭殴打;四川电视台《黄金十频道》记者被打;深圳《晶报》记者被打;辽宁电视台和沈阳电视台记者被打;南京两家媒体的记者到江苏省教育厅要求采访一个会议被打……有一名被称为“被打状元”的《新快报》的记者一年之内竟被打了五次,其中有一次差点送了性命。

面对如此多的记者被打事件,有人断言,记者职业成了仅次于警察和矿工第三大危险“行当”。我觉得此种说法不无道理。其实记者屡屡遭打,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法律上对记者保护的薄弱,使一些不法之徒面对自己恶行被揭露,于是便对手无寸铁的记者大打出手,以阻挠采访,掩盖其犯罪事实,这种胆大妄为之恶劣行径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惩处,每每此时,受害的只能是记者。于是有人发出“谁来保障记者的人身安全”之呼吁。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一家保险公司看到记者这一“高危人群”,“抓住机遇”,及时推出了一种“记者险”。目前这种“记者险”已正式“落户”苏州。虽然此举不能改变记者“高危人群”的性质,但总可以使新闻记者在遭受意外伤害时得到一定金钱上的保障。但我觉得不管怎么说,这只能是对伤害结果的一种无奈补偿。问题的关键还应放在记者采访的过程安全上,这恐怕得要通过相应的职能部门为记者保驾护航才行,当然这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这也就是记者改变“高危人群”之希望所在。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