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三个文件”解读提要
四十四、进一步发展壮大我省县域经济的目标是什么?
《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提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是,到2006年,全省县域经济要有较大幅度增长,县(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46%以上,县级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力争有5—10个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超40亿元、15—20个县(市)地方财政收入超亿元,成为民富县强的经济大县;使10个县达到设市标准,并将20%的建制镇建成布局合理、产业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明星镇。
四十五、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应把握好哪些原则?
《决定》指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应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突出特色的原则。各县(市)必须依据各自的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
(二)是市场导向的原则。按照市场需求调结构、定项目、建基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建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市场环境。
(三)是开放带动的原则。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求发展。放手引进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加强信息互通。鼓励农民进县城,聚集镇,走出去,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四)是城乡统筹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安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
(五)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源头抓起,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发展节水型农业,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