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28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憩心亭 中巴车上的奇事 邻居 一节又一节□文/刘紫剑 烧麦子和蚂蚱笼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热爱生活 小幽默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北国周末-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憩心亭
04

一节又一节□文/刘紫剑

情人节:我把这个节日放在第一位,完全与它近年来暴涨的人气指数有关。记得最初引进这个节日时曾引发过一场讨论,讨论主要围绕在“情人”这个字眼上,它的歧义性给这个节日涂抹上了一层厚厚的暖昧色彩。但在我国有个客观规律,涉及伦理道德的讨论总以传统的一方败北而告终,譬如迪斯科的讨论、牛仔裤的讨论、超短裙的讨论。所以现在面对满街的玫瑰,我一点都不感到吃惊,我只是对它离谱的价格有点想不通。今年西安市面上出现一种名叫“蓝色妖姬”的变异玫瑰,售价高达688元一枝,难道爱情上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知道现在流行的“蓝色妖姬”爱情与以前的“青菜萝卜”爱情相比,哪个质量更好?

植树节:这一天最早是被国家公务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做为春游日使用的。一项有组织、有计划、公费吃喝、还可象征性地挖两个坑(尺寸不限)以锻炼身体的全国性活动,场面蔚为壮观。后来在1999年的春天,长期蛰伏在我国西北地区、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黄风”的一种东西不小心伸了一下腰,席卷全国。尤其是把大量的沙尘“不经过组织审批,越级上访送到北京”,住在京城里的官员和专家才如梦方醒,专家们赶着翻书查资料,给这个东西找了个学名,叫“沙尘暴”;官员们也紧着出台各种“红头”,这个日子的本意好象才被人们慢慢记起。另悉,同年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建国后每年各地上报的绿化面积总和已超过国土总面积。

青年节:一个最不应该被淡忘的节日,在“黄金周”的汪洋商潮之中被逐渐淡化了。没有人能在“黄金”的光芒中回想起1919年奔跑在北京街头的那群青年,回想起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请来的两位洋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八十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我们手扪胸口,说起“民主”和“科学”时,依然是那么的渴望。

母亲节:在所有舶来的节中,我最喜欢这个节日。天下最伟大的,莫过于母亲了,尤其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母亲,她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与艰辛。一束康乃馨也许抚慰不了哪怕一条皱纹,但总可以让母亲在抬手擦汗的空当露出一丝微笑。当然,康乃馨的价格再怎么涨,也高不过玫瑰。

中秋节:由一轮圆月而生发出来的这个充满浓厚人文气息的节日,实在是我们悠久文明古国的一大功劳。到了今天,这个节日被商家全新演绎:他们用去年、甚或更早以前的馅儿做出金碧辉煌的月饼,让你亲口尝一尝历史的味道。

教师节:我有个做班主任的朋友,手里攥着三个处级、七个科级、十多个股级的名单,常牛气烘烘地给我打电话:嗨,哥们,有事你说话,我身边有孩子在上小学、中学、大学的同事、朋友说起教育收费,无不谈虎色变,一个发展中国家百姓的教育投资比例远甚于一个发达国家的收费标准。然后每年快到这一天的时候,总能听见一些声音在喊: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圣诞节:“圣诞”在我国旧时是个专用名词,特指孔子的生日,不过现在已完全被耶稣他老人家霸占去了,东风压不过西风,孔老夫子地下有知,想来也只有长叹的份了。这个节日对孩子们的印象最深,是一个白须红袍的老头,半夜悄悄从烟筒里爬进来,给孩子们带来一份礼物。我女儿今年三岁半了,她常固执地要求我将厨房的天花板弄个窟窿,免得圣诞老人找不着她。

元旦:元旦不是节日,它仅仅只是个年代更替的标志。但如果被无聊的人所利用,就可能演变成一场闹剧,刚过去不久的“千年之交”和“世纪之交”即为见证。

春节:除了越来越让人闹心的“春节联欢晚会”和越来越看涨的春运票价、越来越拥挤的回家旅程,这一天,用歌手解晓东的话说就是:咱老百姓呀,今个真呀真高兴。

元宵节:过了这团圆的一天,这个年才算过完了。我的那些民工兄弟们又打起了背包,跪别了年迈的爹娘,吻别了悲伤的妻子,不敢回头看一眼襁褓中嚎啕大哭的孩子,走向那充满着欺凌与压榨的漫漫旅程。干吗去呀,套一句流行的词:奔小康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