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世界
□文/晓华
儿子刚出生时,先生就催着我要给儿子写几句,好让宝贝“名垂历史”。可诸多原因致使我迟迟没有动笔。直至现在儿子2岁了,坐下来仔细一寻思,才猛地发觉,自己竟然错过了那么多美丽的写作素材,且其中的任何一个事例,都会让我们这些以“成人”自居的大人们汗颜不止。
(一)管萨达姆叫爷爷
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没过几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讲话。正在吃饭的儿子忽然盯着电视画面,对着萨达姆奶声奶气地叫着“爷爷,爷爷”。我心里猛地一震。儿子的这声“爷爷”,没有国界、种族、尊卑、贵贱之分,全然是人性最真实的表露。论年纪,小布什应该叫萨达姆一声“叔叔”吧。而今呢,作为小辈的布什却非要将这个“叔叔”置于死地而后快,更不管连绵战火给无辜平民带来的伤害。若成人世界里,多多保留些人之初时的善良与率真,那么国与国之间、家与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又会有多少干戈可化为玉帛呢?
(二)与临死的蚯蚓说“再见”
楼下躺着一条蚯蚓,奄奄一息。儿子见了,指着小手说:“虫,虫。”我笑着对他说:“对呀,它叫蚯蚓。”儿子忽闪着明亮的眸子,指指地,说:“爬,爬。”我拍着他的小光头说:“它快死了,不能爬了。”他一脸茫然,重复着我的话,吐字含糊:“洗?洗?。”我知道,在他仅二十二个月的人生辞典里,根本找不到“死”这个词。于是就尽量解释,打了一个非常形象,于我却不利的比喻。我俯下身子对他说:“就像妈妈要去上班一样。它要走了,离开这儿了。”儿子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接下去,让我看到了为之惊愕、感动的画面。只见他蹲下身子,对着蚯蚓,不停地捏着小拳头,说“再见,再见”。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了。
在我的小宝宝那里,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东西,都得到了来自人类的最高礼遇——爱心和尊重。而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这些年,对大自然中的土地河流、花草鱼虫、飞禽走兽,有时甚至包括对人类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呢?
(三)把大街看成是自家的客厅了
晚上携儿子在花园路散步。儿子走路还极不稳当,跌跌撞撞的,像个醉汉。正前后踉跄着,他忽然停了下来,敏捷地(他抓东西一向出手很快)抓起地上的一团纸巾,嘴里欢快地叫着:“垃圾,垃圾。”我忙不迭地冲他吼着:“脏死了,快扔了”!哪知他还是紧紧抓着不放,小眼珠子四处搜寻着。我终于明白了,我的小宝贝是在找垃圾桶,扔掉手上的那块不知是哪个“文明人”丢下的纸巾呢。这得归功于我对他的良好教育。平日在家里,我经常提醒他要把垃圾扔在垃圾桶内。在他的眼中,大街上的垃圾与自家客厅里的垃圾又有什么两样呢!成人世界里需要用100、200甚至上千上万元金钱去规范的行为,在这里,却被一个仅仅与这个世界亲密接触了短暂风月的幼儿做到了。
童稚世界,确实是一本厚实的、可供成人翻阅一生的教科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