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多业并举谋发展 富民兴局奔小康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党委书记兼局长 颜学录
1998年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后,我们陕西省宁东林业局积极进行天保富余人员分流,企业人员由原来的1327人减少到现在的699人,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审时度势,在全局提出了“先开放搞活,后规范完善,先富职工再兴局”的产业发展战略,构建“以苗木繁育中心为龙头,五个林场为支撑,职工自营经济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框架,鼓励职工放开手脚抓产业,立足于“大”、“小”并举谋发展,林业产业很快走上发展之路,特别是苗木繁育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边建设、边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在,全局自营产业从业人数159人,总投资额674万元,年产值386万元,实现利润108.5万元。
一、与时俱进 把种苗项目做大做强
我局苗木繁育中心投资542万元,建设规模230亩,年设计生产苗木436万株(盆),建成设施先进的三连栋温室2688平方米,六座日光温室2200平方米。省林业厅权厅长和森林资源管理局领导多次莅临指导工作,现已形成集苗木及花卉培育、食用菌培植、野生动物驯养、园林绿化和工程设计施工为一体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为达到做大做强,今年6月份,又扩租土地106亩,圃地总面积达336亩,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已成功向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申报并立项“陕西省滦镇植物检疫隔离试种苗圃”项目。
根据立地条件和区域优势,山上圃区135亩以生产公益林用苗为主,山下圃区200余亩以培育花卉、盆景、绿化苗木等为主。多业并举,以短养长,培植食用菌3万袋,大棚香椿3.2万株,种植天麻450窝,种植中药材面积20余亩,养殖山野猪21头。与此同时,抓住市场对花卉盆景的需求,开展了花卉经营及花卉租摆业务,仅此一项,年收入达五万元。
改机制降成本,招商引资拓市场。我局对苗木繁育中心实行“两级管理、依法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办法,并采用“中心+员工”的模式达到了单位有效益,职工增收益的“双赢”局面。一名职工承包中心1万袋的大棚培植食用菌,8个月盈利6000元;另一名职工承包大棚香椿栽植5个月时间,获利8000元。
我们还先后招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名应届毕业生充实中心的技术力量;引进著名物理农业专家侯天桢教授发明的“声频发生器”技术,提高产量及成品品质;取得了热带水果火龙果南果北移项目的成功,获得西北独家代理权。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利用连栋温室年产台湾蝴蝶兰花6万株成品盆花,预计可盈利25万元以上。以苗木繁育中心牵头,2003年职工自育苗408万株,实现销售收入88万元,利润15万元。
二、发展职工自营经济 走富民兴局之路
鉴于林业职工收入低、积蓄少、困难多,我局出台了“小额贷款扶持自营经济发展”政策,现有30名职工办理了小额贷款,总额10万元,发展了“四小产业”。各项产业预计年底可获利润10余万元,参与者人均增收2000多元。
为鼓励全局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我们拿出当年产业利润的60%用于奖励和扩大发展,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给基层“放水养鱼”,以鼓励发展产业。
三、几点体会
(一)有一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切实实为职工谋利益、办好事,执政为民的领导干部是实现“富民兴局奔小康”的前提。
(二)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明确思路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我局产业发展框架符合宁东实际,“富民兴局”目标深得人心,挖掘森林资源潜力是职工的共识。放开手脚抓产业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
(三)龙头项目带动种养业发展尤为重要。跑项目、闯市场,“引进来”、“走出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我们发展的目的,示范效应带动了一大批职工积极参与自营经济,形成滚动式发展,收到成效。
(四)拥有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干部职工在林业产业发展中脱颖而出,他们敢于闯市场,下商海,寻求发展、实现价值,他们摈弃陈旧思想,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为宁东的发展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科技兴林,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在“四小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向大而强发展,走科技兴产业之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创名牌产品,使林业产业发展充满生机。
下一步,我们积极落实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决定》,紧紧围绕“富民兴局”的战略发展产业,以职工自营经济为基础,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优势,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投资环境,内引外联,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宁东,为建立起较完备的林业生态系统和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我们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