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12日
维权之页
03

记者告白责任重于泰山

虽是新年时节,远处稀零的鞭炮声应和着街头商家的吆喝,营造出的热闹喧嚣,仍驱赶不掉心头的寂寥和惆怅。捧着记者从一线发回的报道,编者仿佛正对着一张张神色各异但都充满期待的面庞,仿佛面对着罗中立的《父亲》。他们衣衫不整,风尘仆仆;他们不远千里,挨饿受冷;他们星夜兼程,扶老携幼;他们满腹冤屈,一腔义愤;他们有的扔下了锄头,有的放下了生意;他们有的是企业被腐败分子私吞失去了工作,他们有的是被县乡的“歪嘴和尚”欺压得无法生存;他们赴市上省意欲何为,他们找政府求法院寻媒体目的何在,无非是要公道,无非是要正义,要相关部门关注,能讨一个说法。

我不否认在这上访人群中有无理取闹者,有缠讼者,文化素养有的还很差,我承认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但你不能不承认他们绝大多数是确有怨情,他们是讲理明道的,而且万不得已不会走上上访这条道的。就拿本报维权接待来看,几乎每天都与数以十计的群众接触,上访职工除了情况不明政策不清发生误解外,他们反映的问题在记者调查中常常得到了丝毫不差的证实,而颠倒黑白胡说霸道的倒往往是手握权柄的一方。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我们被称为“主人”的人民,是供养各级“公仆”的纳税人,是执政者的衣食父母之一。

然而从记者目睹的情况看,如果将这些人民视作考官的话,一些部门和官员的作为是令人遗憾的,其“答卷”不但无疑将被扣掉最高分,甚至名在孙山之外。在他们的目光所到之处,那里的门是如此堡垒重重,那里的事是如此难办,那里的脸色是那样难看,而一旦踢起球来则令马拉多纳自愧弗如。而许多问题之所以积少成多,牵延拖沓,便与上下部门之间的不负责任脱不了干系。譬如,记者接触到的咸阳一县办企业工人反映其工伤待遇,按照法规应按不低于百分之七十支付,可厂家不认帐,仲裁不懂法,两级法院马虎从事,逼得他在寒风里拖着残体几百里上下奔波。此类问题在这次暗访中并非仅有。试想,如果若有一家能认真秉公负责,象这位工人的问题早就不再是问题,何至于花费大量财力精力,无形中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和痛苦。最让我们感到痛心的是在这次记者暗访中,发现省城个别被称为“桥梁和纽带”的群众团体,保安把门牛气冲天,工作人员态度生硬,衙门气十足,让求助群众大失所望。其问题怕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

由于国情的原因,群众上访在相当长的时期还将存续下去。群众有事找上级,有难处找共产党组织,有苦衷找信访部门,有不平和怨气找新闻单位,这是期待更是信赖。对于上级部门又未尝不是活生生的“民情”“民意”,不用下基层的调研课题;如果漠视他们的权益,忽视他们的疾苦,不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各级部门的工作也会失去方向,陷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的危险境地。“我愿君王心,化做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叶总关情”。惟愿我们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从这些古人的诗句里得到一些启迪和感召。(完)

■本报记者 郝振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