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子
□散文 □文/梁青岭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偏激而固执地认为照镜子是女人的专利,是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每每见到有些男人从怀里掏出镜子或对着墙上的镜子半是欣赏半是得意的模样,我总是感到有些忍俊不禁。至于何故,我从来没有细想过。
前两年,社会兴起一股同学聚会风,我自然也不能免俗。每逢此时,我似乎形成了一种习惯,总是下意识地审视对方的面部表情,无论男女,也不分美丑。此时,有人戏谑我为“职业病”,而我只是一笑置之,依旧恶习不改。我发现同龄人大都在日渐衰老,而且老得令人无端地生出一种悲凉之感。特别是见到当年一名“校花”时,我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就是当年那个令众多的男人争风吃醋,险些发生恶性事故的女人吗?说来也不可思议,待我重新定睛审视对方时,又觉得她没有老,她依旧是那么动人楚楚,风韵犹存,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视力是否有病。
经过医学鉴定了我的视力基本上正常,可奇怪的是凡是见到同龄人都觉得他(她)们在变老,惟有自己似乎依旧年轻,自然信心也陡增。记得十六年前在电视台工作时,有位年轻漂亮的女编辑曾说:“梁青岭那双眼睛绝对的与众不同。”为了这个女人无意间的一句赞美我一向在女性面前都相当的自信。愈是这样,我就愈是远离镜子,常常对照镜者暗自窃笑。直至去年在电视台的专栏中见到自己有些略显苍老、臃肿的形态,完全失去了几年前在《大家谈》的风采,一种悲凉的情绪瞬间从脚底升至头顶。我破例来到镜子面前仔细观察,不禁大吃一惊,我不但满额头的沟壑已呈纵横交错的趋势,而且两眼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光彩。
这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之所以远离镜子是一种盲目的自信,在其潜意识中乃是一种自卑,只不过是不愿承认罢了。在日常生活中,我总是习惯用一双敏锐的目光去洞察别人的眼角是否有了鱼尾纹,头上是否有了白发,面部是否有了老年斑,而却忽视了对自己的审视。
其实,人由年轻到衰老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逐年改变的。由于我拒绝照镜子,对于自己面容的变化必然导致乌鸦落在猪身上,只见别人黑而不见自己黑的结果。可见,照镜子不仅仅是一种爱美的表现形式,还是一种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
照镜子有诸多的好处,而多年来我也在一直有意或无意地拒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生的肤浅与遗憾。好在进入不惑之年以后我已意识到了这一点,有时,我会时不时地走到镜子面前,不仅仅从表面上看头上又增添了几根白发,更主要的是能发现自身某种疾病的隐患。
一日照镜,我发现满脸的褐色斑点,过去我一直误认为是老年斑,也没介意,更没有想到去医治。后来发现大有蔓延全身之趋势,这才不得不走进医院,医生诊断为扁平疣,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带有自身传染的性质。如果发现早可以根除,治疗晚就很难说了。大夫说:“这么晚了才来治,早干啥去了?”是啊,不是拒绝照镜子吗?由此我想,皮肤上的毛病可以早发现早治疗,而思想上的毛病却很难发现和医治,况且人大都有往往忽视自省、不屑把别人正确的思想引以为镜而沾沾自喜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