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
□文/陈文野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职业的特点。一提起编辑,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千古名句。它已经成为编辑的代名词,极其准确地体现出社会对编辑这个行业的认识。
“为他人作嫁衣裳”,出自唐代秦韬玉的《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原指贫女无钱置备妆奁,年年为别人缝制嫁衣,后来就广泛地用指徒然地为别人忙碌。自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引用之后,不知怎的,这句带有哀怨的话也带上了一些讽刺的味儿,讥笑当事人呆头傻脑。
于是,说句不好听的话,编辑也就具有了呆傻的职业特征了!
编辑这个职业的确呆傻。你看,从寥寥数十字的小稿子,到洋洋数万言的鸿篇巨作,编辑们约稿、改稿、抄稿、拼版、校对得折腾多少遍,得花费多少精力、脑力和时间!若用这份时间和精力,他们自己也并非不能把文章写出来。可是文章发表出来之后,人们的喝采声也只是落在署名者身上,有谁会想到编辑们的辛苦呢!时间长了,连一些作者也会忘记编辑们当年为自己付出的心血,不再把他们放在眼中……
这真是个费力不讨好的职业!
然而这个职业又是非有不可的——因为社会需要它。
这就必须有一批有着强烈事业心的、甘愿牺牲自己,同时又具有相当思想水平和渊博学识的人,向社会奉献出他们的一生。
然而,有人以为,当作者难,当编辑容易。这实在是误解。没有作者,不会有好的书稿,这是事实。但没有编辑,有了好的书稿也不会成为好的图书,这也是事实。从书稿到图书,编辑要进行艰苦细致的劳动,拾遗补缺,条理规范,字斟句酌,精益求精,极力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所以编辑的劳动也是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贡献是以懂得编辑业务又懂得其他学科为基础的。有些编辑远远不只是“懂得”,他们达到了既精通编辑业务又精通其他学科的高度。他们之中有些人本来是专家、学者、作家,逐渐熟悉了编辑业务;有些人本职是编辑,逐渐成为其他学科的专家、学者,或者作家;还有些人博学多才,属于难得的“杂家”。他们既是编辑,又是专家、学者、作家;不仅能编书,也能写文章、写书,两边都是高手。一身二任,既当编辑,又当作者,相得益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提倡“编辑学者化”,同样,有什么理由不提倡“学者型编辑”?我们的事业后浪推前浪,确实需要有一批忠于职守而又才华出众的编辑。多么需要这样一批既不为名利所动,也不为金钱所累,一如既往地悉心培育人材,为社会奉献精神食粮的编辑。
当我编辑的报纸经过艰难跋涉,走上弱冠之年的今天,我和同仁们心情如同母亲十月怀胎产下一子那般欣慰,更犹如父亲那般以深遂的目光注视着未来。蓦然回首,无论是苍穹茫茫,还是风卷残云的岁月,近一千期的报纸如一座雕像刻在人们的心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