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收藏记事
□文/王新民
20世纪70年代,从陕南商洛地区丹凤县飞出一只金凤凰——贾平凹。他在文坛异军突起,如天马行空,纵横中国,驰聘世界。迄今,已出版作品集一百多种,早已著作等身,准确地说应该是著作超身,身材不高的他被誉为矮小的巨人。
在文学创作走红的同时,爱好广泛多才多艺的贾平凹在石头、汉罐方面的收藏也日渐丰厚,其住宅不亚于一座小型博物馆。自称“我是农民”的贾平凹说:人是要有嗜好的。古人说,没有嗜好的人不可交,所以我也就多嗜好。写字、画画、下棋、唱卡拉0K、收集陶罐、瓷瓶、木雕、石刻,最痴心的是玩石头。那么,拙文就通过收藏,透视或窥测一下贾平凹的本真之处吧。
我的上世就是石头
贾平凹生于陕南山中,长于丹江河畔,打柴歇息于卧石之上,渡河跨越于列石之间,可谓从小与石为伴,一生钟情石头。早年著有《丑石》(曾入选中学教材),以之自喻,后来又陆续写了《狐石》、《三目石》、《鱼化石》等有关石头的文章;近年又为著名藏石家李饶的藏石配文著有《小石头记》一书,且在该书序中宣言:“玩石人却绝不丧志。玩的石都是奇石,归于发现的艺术,不是谁都有心性玩的,谁却能玩得出的,它需要雪澡的情操,澹泊的态度,天真、美好,这就是缘分。”
每每外出,贾平凹常流连忘返于山水之间,徘徊徜徉于河溪之畔,披沙拣石,时常弄回一两块石头,积少成多,堆得书架上是,桌书上是,床边厕角到处都是,以至于朋友去他家总担心楼板负不起,开玩笑地说我可不愿住在你的下边,免得你的石头砸了我的头啊!
平凹的不少藏石是朋友送的,平凹自称“我平日吝啬,吝啬花钱吃饭和穿衣,写字能算书法了,也不肯轻易为人留字,可谁若送我奇石,我会当场挥书答谢的。明知有人投我所好,以石索我字画,我也甘心落其圈套。”有一次在酒席上,一位朋友喝多了,话多失言,对平凹夸口,说他有个宝贝,你如果说准琴棋书面中的一个就送你。平凹不假思索地说是琴。这位朋友仰天长叹:这是天意!平凹怕他酒醒后反悔,立即去他家,到家时朋友酒醒了,抱着这石琴一边作弹奏状一边狂歌,样子让人感动,平凹就不忍心索要了。但这位朋友豪爽,一定要践诺送给平凹,再一次慨叹:这是天意,这是缘份呀!
贾平凹也说:“人与石头确实是有缘份的。这些石头能成为我的藏品,却有一些很奇怪的经历,今日我有缘得了,不知几时缘尽,又归落谁手?好的石头就是这么与人产生着缘份,而被人辗转珍藏在世间的。”比如上述巧取的石琴,上是一个长柄,下是一个椭圆,像琵琶,但比琵琶杆长了许多,且长柄稍弯,有几处突出的齿。此石琴无弦,以石敲之,各处音响不同。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