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春天怎么和鸟儿相处
冬去春来,大地回暖,又到了候鸟迁徙的季节。候鸟在人们心中一直是美好的象征,中国自古就有“鸿雁传书”的典故。但今年春天因为肆虐东南亚的禽流感,可能人们对它们会惟恐避之不及了。候鸟究竟是否携带病毒,它们是怎么把病毒传给家禽和人类的?
候鸟是巨大的病毒库
2004年初,禽流感疫情在东南亚地区暴发,鸟类学家认为,导致禽流感病毒大面积感染的“罪魁”很可能就是迁徙中的候鸟。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理事长周蛟研究员表示,很多候鸟都可能携带禽流感病毒,在迁徙过程中,其排泄物、污染过的水源等与人类饲养的家禽接触后,就会在家禽中传播禽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疾病是调整鸟类种群数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尽管正源于鸟类的动物传染病很少,但是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数十种可以由鸟类携带的病原物传染给人类的疾病。候鸟的体内外经常带有一些病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和线虫、绦虫、吸虫等寄生虫。这些病原物不仅可以使鸟类患病,有些还可以导致其他种类动物患病甚至传播到人身上。
候鸟大量飞经中国
据统计,在我国共生活着1244种鸟类,其中候鸟占一半以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孙悦华研究员介绍说,目前在我国候鸟迁徙主要有4个方向:一是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高原区的候鸟飞越喜马拉雅山前往印度和巴基斯坦过冬;二是东北华北的候鸟从大陆上向南迁,飞到温暖的东南亚各国过冬;三是东北华北的候鸟沿海岸到日本、菲律宾或者澳大利亚过冬;四是蒙古、西伯利亚的候鸟南下到中国过冬。
加强对麻雀等留鸟的监测
孙悦华研究员认为,防范候鸟传播疾病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各地养鸭场应停止放鸭,在我国南方鸭场有放鸭的习惯,这增加了家养鸭类与野生雁鸭类的接触或共用同一水域的机会,因此在候鸟迁徙期应避免把饲养鸭放到开放水面,此外养鸭场应尽量设在远离候鸟迁徙路线的地方,以避免其与候鸟污染过的环境接触;其次是在野外游玩的游人要避免与候鸟及候鸟的粪便接触,某些地区人们吃鸟的习惯更应该摒弃;最后是加强对迁徙候鸟可能感染的当地留鸟,特别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城市鸟类,如麻雀、灰喜鹊、乌鸦等的监测工作。 (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