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03日
综合新闻
02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

蔡方华

最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吸引了很多眼球,这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全国性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城乡收入比率可能达到了6:1,比津巴布韦还要高。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带有明显的历史惯性,但又和当下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调查显示,低收入人群的经济状况并没有恶化,但是,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却在超高速增长。多年以来,农民的负担过重,大量农村劳动力没有出路,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科技含量总体偏低,这必然导致“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痼疾。

为“三农”问题求解,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这个求解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除了从宏观上调节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之外,除了从政策上努力减轻农民的负担之外,对农村影响最为巨大的变革莫过于税费体制改革。今年以来,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北京、宁波等地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实现了农业生产环节的“零赋税”,对于农民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免征政策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很难享受到这样的“零赋税”待遇。

农民穷,是因为农村穷,农村穷,是因为农业不赚钱。要想让农民实现较快速度的收入增长,就必须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经济的转移,这个思路是世界银行的专家所鼓励的,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有所体现。

当然,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命题简化为户籍改革是书生气的、不科学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城乡户籍的二元化管理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性的障碍,在鼓励经济收入平等增长的诸多政策之中,户籍改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户籍改革的含义并不是要简单地撤消户籍制度,或者给进城农民一纸户口,而是要制订出没有城乡差别的、能够惠及13亿人的各和社会体制,包括平等的教育机会、就业机会以及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等,这也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