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媒体的胆子如何壮
新闻舆论监督的问题,在这次全国两会上再次提了出来,可见其重视程度。贾治邦省长在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希望“媒体也应有监督政府的胆量,不要总是逢迎政府。”这两句话,实在而又客观。因为就媒体而言,胆量确乎不大,不大的结果就会沦为逢迎。逢迎何谓?辞书训释得分明:“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意)”。只因媒体的自失其格而谀风拂拂,在执政柄者的眼中自然跌落了。
但仔细想来,似乎也不能一味地去怪媒体。谁不想堂堂正正,谁愿意低声下气,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媒体一而再,再而三,亦步亦趋,排顺了,学乖了,习惯了。这德性便见了颂歌盈盈。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执政者往往认为自己“今是而昨非”(已有饰今非之味),而媒体多是一味地称颂。对此,媒体何尝不知,无奈被那些规条所束缚终于没了脾气。
所以贾治邦的说法,也是有的放矢。他要求媒体要有监督政府的胆量,也是至理之言。问题是,媒体的胆量如何个壮法?靠自身,自知力弗能及,那只有靠外力——掌有实权的领导者!没有他们积极而又坚决的壮胆,媒体还是硬不起来。即以央视的《焦点访谈》而论,其舆论监督算得上顶尖级的了,然而在2002年,它还是难有作为——其“舆论监督内容历史最低,收视率历史最低,观众期望值历史最低”。个中人敬一丹说,那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反舆论监督的力量也在成长”。央视尚且如此,更何况地方媒体。由此可见,媒体的骨体本也不媚,只要壮了胆,自然也能演出威武雄壮的活剧来。
但靠人治的壮胆,不确定因素就会增多,壮好了,自会弘扬真善美;若是荒腔走板,那将会是一塌糊涂。而事关重大,偏偏输不起,可见那还是靠不住。真的既要壮胆,又要壮得理所当然,还是得靠法治,得靠为新闻立法。倘若《新闻法》出台,以法律来规范和制约,壮胆将是理性的。媒体有了他来壮胆,激浊扬清就成了自然而然之事,那逢迎之类,将会弃之如敝屣的。不信你瞧! (黄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