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17日
头版
01

企业安全生产“输”在何处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从中央到地方,为安全生产想了不少办法。各类企业也制定了自己的安全生产规章,各种安全培训也在持续进行,可血泪时有。去年我省韩城一家煤矿透水,致十几人亡;几乎同时,一家钢铁厂一车间爆炸,又是十几个鲜活的生命随风而逝;今年2月11日,省内一家建筑公司在长安区的工地上上演了一幕惨剧,拆除塔吊的工人因吊臂坍塌2死1伤,另有2人不知去向。究竟企业的安全生产输在何处?

企业安全培训走形式

相信每个企业都有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绝大多数还有自己的安全培训计划,可这些制度的落实,计划的实施效果究竟怎么样,只有企业自己知道。以发生塔吊坍塌亡人事故的建筑公司为例,制度方面的文件一大叠,主管生产的孙副经理谈起安全头头是道,可据记者了解,该公司的安全培训走了形式。事故发生后,公司组织各工地安全员学习,意在补安全课,听课时尚有60余人,考试时10多人莫名“蒸发”,气得领导发了脾气,安全员尚且如此,一般的操作工可想而知。目前,许多企业只管搞培训,不管课后效果,更缺乏强有力的现场督察,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单位注重事后“补”课

每发生一起事故,从上到下找原因查漏洞搞安全抽查,行话叫“亡羊补牢”,出发点是好的,可总有点迟到了的味道。煤矿培训,钢厂培训,建筑公司也在搞安全培训。为何这么重视“补”课?笔者分析有以下原因。一是表示重视事故带来的教训,借事故才发生,有时效性,趁势再敲警钟;二是做给上级及安监部门看,以示企业有决心加强安全督察;三是确实该“补”课了。个别企业平时不把安全当回事,再不“补”课怕要出大乱子。据某建筑公司主管安全的孙副经理讲,事后他们紧急排查特种作业证的人证相符情况,开展安全学习等,从他的弦外之音听出,平时事关安全的抽查培训等根本不到位,事后确实需要“补”课。

农民工安全培训靠边站

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得到了缓解,然而农民工的安全生产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大量使用民工,进工地时口头告知一下安全常识,再发一顶安全帽是惯常做法。看看上述几起事故的受害者,几乎全是民工。企业的日常安全培训往往让农民工靠边站。正式工不愿听,农民工想听没人管。发生塔吊坍塌事故的那家建筑公司,别说让农民工听安全课,就连农民工的档案材料都不全,出事故后才开始排查。公司领导解释说,基层单位随意招用农民工,不备案,人证不符现象存在,他们也无能为力。就这样,农民工“来一茬走一茬”,安全问题始终无人过问。一旦出事,民工往往成了冤死的幽灵。

企业重效益轻管理

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但抓效益的前提应是安全。可如今,经济效益成了衡量一切的砝码。效益不景气的企业把“挖潜”放在了首位。建筑企业互相效仿出租或发包国有大型工程机械,只要承租人或承包人交纳管理费或租赁费,承租人或承包人任用什么人来操作这些大型特种设备便无人过问。省建一公司一台大型设备被职工承包后开到了省外,迟迟回不来,问起设备谁来操作,有无资质没人说得清。 本报记者赵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