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24日
综合新闻
02

求职者择业心态要现实

编辑同志:

近日笔者先后在西安、咸阳等地参加了几个下岗职工再就业洽谈会,总体感觉是:想在这里找一份工作的下岗工友真不少,求职愿望迫切。但也有少数工友择业心态并不现实。

一是就业定位居高不下。有些工友对于招聘单位的性质、规模、效益及前景等十分看重,既要求单位效益好收入高,还企望工作能长期稳定。因而对一些收入较低或临时性聘用岗位总是摇头放弃。一位姓刘的女士告诉笔者:下岗后她曾参加过财会和计算机培训班,“虽不是文凭也算是有个‘本’呵”。刘女士坦言:机关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是她就业主攻目标,可事实上这些单位新增就业岗位本来就不少,而且录用需经严格的考试择优录用。刘女士的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无形中在劳动力供需双方之间筑起了一道人为的隔离墙。

据了解,象刘女士这样在求职中定位过高的工友并非少数,他们不切实际的心态和在求职中屡屡空手而归的事实,应该给求职者的就业定位有所启迪。

二是信心不足失良机。笔者在招聘现场注意到,不少下岗工友(特别是一些女性)在选择工作时,表现出一种不可理解的“执著”:只选择自己曾经干过的工作,如纺织企业的值车工等,而对一些未曾涉及过的岗位,极没有信心,不敢应聘,白白失去许多再就业机遇。其实,即使自己不熟悉的工作岗位,只要有信心去努力,肯定是能够干好的。咸阳某保险公司营业部的杜主任告诉笔者:在她们那里应聘的有不少是纺织企业的下岗女工,她们特能吃苦耐劳,业绩也很突出。

三是“方便”堵住就业路。笔者还了解到:一些求职工友对招聘单位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等外在因素要求太高,不是嫌离家远,就是嫌上中夜班。理由只有一个:要照顾家庭,接送小孩,生活上不方便的工作暂不考虑。一位女士边嗑瓜子边对笔者说:“最好是找一个能照顾家,上长白班或者是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的单位。”笔者听了不由得苦笑了。

对于那些有家庭负担的求职者来说,在择业的过程中把就业与家庭生活统筹考虑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注重家庭和生活方便就显得很不明智了。

前不久,在省总工会举办的省内十个城市联动大型免费职业介绍洽谈会上,1029家招聘单位共提供了19394个岗位,而参加的下岗职工近4万人次,签订用工协议或达成用工意向仅有12401人。大部分求职者空手而归的现实说明:要想尽早走上再就业之路实在不易。正视现实,尽快转变择业观念,调整择业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里,笔者真诚地劝告求职的工友们:往昔的辉煌与建功创绩的岗位已成明日黄花,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只有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去尝试、去创造、去收获,再就业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咸阳读者 周宁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