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说“认真”
桂红亮
近读《齐鲁晚报》上一则消息,令人感慨万千:71岁的革命老人牟会朴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哥哥长眠在烈士陵园。但本名叫“牟会恩”的烈士,墓碑上却被误刻为“穆会思”。为此,牟会朴从1957年开始找有关部门反映。然而,45年了,两个字仍未能改过来。2002年清明节扫墓时,年已71岁的老人想到去日不多,禁不住号啕大哭。
漫长的45年可以干多少事,却改不了两个错字。宁愿让一个子虚乌有的人“冒名顶替”真正的烈士接受后人瞻仰、缅怀和祭奠,听起来真是天方夜谭啊!改两个错别字是什么复杂的问题,难道比登天还难?!其实,“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有关部门”的冷漠、推诿说到底,还是衙门作风在作怪,是心态浮躁、办事不认真的体现。
我们中国人在一些事情上实在是太不认真。报载某彩塑厂将“乌鲁木齐”印成了“鸟鲁木齐”,致使以印好的彩塑全部作废,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某杂志刊发一篇报道引来轩然大波,原来其竟将标题“X市青年爱社交”的“社”误为“性”。一字之差,谬以千里。看似小事,却透射出工作作风和处世态度问题。
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这是真理。小到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大到整个国家治理,麻痹大意、睁只眼闭只眼,鲜有不坏事的。牛顿可以将怀表当鸡蛋去煮,可他绝不会放过天平上的一粒微尘!战后日本、德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与其国民认真、谨严的秉性恐怕也不无关系吧?虚夸误国、实干兴邦。搞事业靠的是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惟愿我们一些同胞切实转变慵懒作风,踏实做人,认真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