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4月02日
北国周末-头版
01

当代大学生“不良竞争心理”扫描

文/许非

走进大学生这个年轻的群体,让人不无忧虑地发现:随着竞争压力的日趋沉重,部分大学生出现病态的“不良竞争”心理和行为,结果伤害了他们自身,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其中折射出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值得反思。

——投机型竞争心理。一些高校女生中出现了“待嫁族”,她们一边读书,一边找老公,以便毕业后获得较高的生活起点,有的甚至在校期间就进出各种婚姻介绍所;少数男大学生“傍富婆”现象也有所抬头。除利用“自身资源”外,通过走后门、托关系、送礼金等手段参与竞争,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已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心理学专家,南京大学桑志芹教授指出,这种希望借助各种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的心理,主要是由于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对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缺乏判断,盲目模仿。试想,一个失去自我、失去自尊的人怎么可能幸福呢?

——嫉妒型竞争心理。重庆工商大学学生赵某常有撕毁校园招聘广告的举动。他坦承:“除了我谁也不配得到这个兼职,即使我做不了,别人也休想得到!”他很不在乎地说,如今隐瞒考研信息、封锁招聘信息,甚至故意传播一些假信息的情况在大学生中日渐增多。桑志芹教授认为,嫉妒是在与他人竞争中害怕己不如人而产生的消极心理,这种人内心极不安全,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所以敏感多疑,甚至走极端,常常是害人害己。南京大学某学生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却总是害怕被别人超过,经常在考试前把宿舍同学的衣服剪破、东西弄坏、撕掉笔记,在宿舍内制造恐怖气氛,让同学不能安心学习。

——攻击型竞争心理。一些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表面上自负,其实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在竞争中一旦失败,他们往往把过错全推给别人,采取报复处理方式,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浙江大学2003届毕业生周某,报名参加浙江嘉兴秀洲区公开招聘公务员考试后,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2003年4月的一天下午,他冲进负责招考的人事部门,向在场的干部拔刀就刺,结果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的惨剧。

——恐惧型竞争心理。据重庆教育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对该校600名女大学生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可以看到害怕竞争的比例高达43%。对此,心理专家、重庆师范大学刘东刚副教授指出,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竞争跃跃欲试,然而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他们不是期望值太高,达不到目标容易失望,就是不了解自我,一旦竞争受挫便采用消极情绪面对,或自暴自弃或玩世不恭。

——自戕型竞争心理。现在许多大学生的理想是将来成为公司经理、机关领导,获得较高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而现实中又难以立即实现。一些大学生因失落、无望、绝望,将自身作为迁怒的现象,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一位重庆大学的研究生如是说:“我那么辛苦地读书,终于爬到了象牙塔的顶端。在大家的眼中,我是最优秀的,可是我却不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扭曲的“高峰体验”往往导致悲剧发生。重庆某大学一位研究生,听说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找工作十分不理想,与自己的期望值差距太远,再加之检查出身体有病,受不了别人的议论,于2003年4月份跳楼自杀。 (下转四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