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4月02日
北国周末-阅览室
03

眼见不一定为实

1978年夏天,农业部的一位负责人去大寨参观,这位负责人爬上了大寨的虎头山后,看到那上头长的小麦太差了,就说“只六七寸高,麦穗只有几粒瘪籽”,“这样的麦苗怎么能高产”。此后这些话都作为对大寨的批评,在公开的刊物上登了出来。实际上那几块烂地不是大寨大队种的,那是山顶上大虎牧场的几个人自己开荒种的。为什么呢?当时我们国家的粮食是由国家统购统销的,不准上市买卖,大寨的地又不适合大量种小麦,费了很大劲在好地上种一些,每人每年也只能分到50斤麦子,在当地还算分得多的。所以,大寨人平时主要是吃玉米和少量小米、豆面,只有过年过节和待客人才能吃白面。在这样一种无奈的情况下,大虎牧场的几个人就自己开荒,种了那么几小块烂地。心里想的是能收几粒是几粒。那位负责人如果当时深入了解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同情他们,可能就不会讲那种批评话,而是会向中央反映实际情况,改革过去的政策。这件事,后来就不再成问题了。改革以后,搞市场经济了,昔阳县用自己的煤去换河北省的白面,吃白面成了家常便饭的事。

可见,眼见不一定为实。天下的事很复杂,我们认识事物也得复杂一点,光凭简单的直观,看到一点表面现象就做结论是危险的。我们要多问,多听,多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这样,才能避免从暂时的个别的真实现象中做出全局和总体上不真实的结论。(摘自《记者观察》冯东书/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