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钟点工”
文/江西梅
下岗了,我做钟点工,替人做晚饭,月薪三百元。男主人老文很和善,女主人赵老师待人苛刻。几天来,尽管我小心谨慎,依然遭到她的黄牌警告。我真想打退堂鼓。当公务员的老公却安慰我说:“万事总是开头难。”我咬咬牙,坚持干下去。
那天,赵老师对我说:“小江,我家老文的二叔从台湾回大陆探亲,明天到我家做客,我们想请他吃家宴,你看看这份菜谱,你一个人能拿得下么?万一不行,我就去请厨师。”我接过菜谱一看,满口答应:“赵老师,您放心好了,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第二天,我先买好菜,然后,一样样洗清爽,切成各种形状。下午,台湾客人到了,主人陪客人聊天,我便下厨大显身手了。两小时之后,一盘盘冷热佳肴摆上了桌。主客双方吃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那位满头银发的台湾老人,更是额头冒汗,他连夸“好味道”!赵老师听了心花怒放。她见菜已上齐,忙招呼我一起吃。我笑道:“您陪客人慢慢吃,我还有一道菜,马上就好。”赵老师一惊:“还有一道菜?”
不一会,我端上了一钵蒸鸡块,介绍说:“各位,这叫‘三杯鸡’,是江西名菜,说起来还有个爱国故事: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他被元兵俘虏之后,有个江西老表去狱中看望他,用三杯酒和鸡块倒在瓦钵中煨。文天祥一边吃着三杯鸡,一边写下了著名的《正气歌》。”
台胞听了,感慨地说;“比起文天祥,我这个姓文的只能算个不肖子孙啊!我离家五十多年,今日才回家,惭愧呀惭愧!不过,在我有生之年,一定为祖国效力,在本市投资办实体,向我的祖先文天祥学习!”台胞倒了两杯酒,一杯递给我:“江小姐,你不但菜做得可口,而且话说得在理,来,我敬你一杯,干!”
眼望着比我老爸年纪还要大的台胞如此尊重我这个“钟点工”,我忍不住两眼潮润,双手接过杯,一口干了,连说:“谢谢!谢谢!”放下酒杯,我替台胞夹了几块三杯鸡:“老伯,这道菜补肝肾,强筋骨,常吃可以延年益寿,长命百岁,请您多吃点,把身子养得壮如阿里山,活过一百岁,好为祖国出力啊!”台胞听罢,呵呵大笑:“江小姐真会说话,我吃!活过一百岁,为祖国出力!”一时间,酒席上的气氛热热闹闹,大家互相敬酒,纷纷举箸。
席罢,送走台湾客人,我收拾残局,一直忙到深夜。我临走时,赵老师硬塞给我一个红包,她动情地说:“你这桌酒菜做得真漂亮,换了我,绝对做不出。本来,他二叔来,我们想劝他在本市投资办厂的,正不知怎么开口,你上的那道菜再加上你那席话,竟轻而易举地就使他老人家答应了,你的功劳真不小呢!这二百元你一定要收下。小江,我这人刀子嘴豆腐心,以前有不周之处还请你原谅。如果你不嫌弃,以后你就在我们家长期做下去。”听了她这番肺腑之言,我不由得鼻子一酸,忍不住落下两颗热泪。
回到家,我把情况告诉老公,老公说:“像赵老师那么挑剔的人都服了你,可见你下了一番苦功。鲁迅先生说,反对派的赞扬,往往是在你成功之后。我祝你成功!”
我轻轻伏在老公宽大的怀抱中,只觉得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是的,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自己奋斗的勇气;只要挺起胸膛朝前走,总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