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水马龙载欢歌 小康大道进万家
——记蓬勃发展的渭南交通事业
2004年春天,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党和国家着手解决“三农问题”已驶入了快车道。“要想富先修路”的醒目标语,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乡村道路两旁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并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丰功伟绩。
“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作为农村公路的建设目标,在年初的全国交通厅局长会议上已被张春贤部长响亮提出,并形象地提出“把增加农民就业的路子送到家门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子修到家门口,把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路子通到家门口”。
初夏时节,记者一行一一走访了渭南市交通局、道路运输管理处、渭运集团,以及韩城、富平等两地的交通局,沿途所到之处,高速路和县级路两旁的农民忙于交易瓜果,乡村路上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道路两旁翠绿的杨柳焕然一新,客运班线井然有序,农村班线候车亭别具一格,物流信息管理独占鳌头……这些都给记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什么是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修到家门口”,在渭南市,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据此,渭南市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渭南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张春贤部长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一段时期交通工作的重点仍然是以公路为主要内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据此,结合渭南市经济发展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则,考虑渭南市地理位置及资源分布,该市确立了渭南公路发展规划总目标:以市区为中心,以“井”字型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以县道为次骨架,以乡道为脉络,建成一个层次分明,城乡协调,四通八达,安全便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化公路网络体系,实现连接县(市、区)的骨架公路高速化(含一级公路),国省道二级化,农村公路标准化。
为实现上述目标,渭南市交通局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07年,阎禹高速、渭蒲高速、关中环线、上张渡西桥建成通车,90%的国省道达到二级公路标准,80%的县道和40%的乡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第二步,到2013年,所有县(市、区)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贯通,100%的国省道达到二级标准,100%县、乡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实现村村通油路。第三步,到202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2138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2.4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基本建成与渭南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设施完善的公路网络体系。
2003年,对渭南市交通局而言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他们取得了“抗非抗洪”的胜利,行业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新成效,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之后,实现了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在公路建设、公路养管、运输站(场)建设、道路运输、交通规费和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渭南市道路交通事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
据了解,2003年,渭南市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7929万元,较上年增长51%;争取中省投资23143万元,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54%。其中,国省道完成投资9787万元,改建整治公路8条(段)64.14公里;农村公路完成投资28142万元,白宜、蒲大、澄黄三条县际公路建成通车,全年新改建三、四级公路143.9公里,新铺油路169公里,新建桥梁486.9延米/12座,新修改建村级砂石路231公里,新增公路里程250公里。
那么新的一年,2004年,渭南蓬勃发展的交通事业将会呈现给我们一幅怎样的画卷呢?让我们走近渭南市交通局下属的几个县(市)交通事业所展现给我们的一幅幅精彩的篇章…… 文/李维新 刘三红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