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02日

陕西工人报专版 车水马龙载欢歌 小康大道进万家 焕然一新为通途 道畅路通溢果香 一个脚窝 一支歌 一枝独秀舞长风

当前版:第A4版:专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版
04

一个脚窝 一支歌

——记渭南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渭运集团,一个拥有着3000多名职工的国有运输老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伊始,它不断地顺应着时代改革的步伐,伴着肌肤的切痛和灵魂的撞击,一步步走向强大,直至成就了资产达1.88亿元雄厚规模的辉煌。如果说渭运集团1995年的车辆产权制度改革是企业运输经营的第一次创业,那么1999年的企业整体改制就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深刻变革。

公元1999年元月,“渭南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它向世人宣告,渭运人彻底冲破了旧的经营体制的桎梏,昂首迈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其后,新的企业制度正常运转逐步形成了以运输经营为主体,推行资产经验和资本经营的“一体两翼”的科学布局。

进入新世纪,2000年,渭运集团再次发力,企业为解决依靠计划经济手段进行市场经济管理的诟病,大胆推出了《运输经营体制改革方案》,建立了分权管理的格局,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使企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而近两年来,渭运集团又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车辆加盟,做大“蛋糕”。同时进行了企业车辆管理合同改革,进一步壮大企业队伍,并使企业车辆管理更为规范化、科学化,为企业下一步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正如渭运集团所认识的那样:从某种程度而言,企业的危机首先就是管理的危机。据了解,在财务管理上,渭运集团不仅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制度,规范了财务管理,而且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了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在安全管理上,实行了“谁主管,谁负责”制度,使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在质量管理上,坚持“品牌”战略,着力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在干部队伍管理方面,则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大力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高效、廉洁与学习型的工作作风,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渐渐了解到,渭运集团在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积极实施资本扩张战略方面,可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运筹帷幄,玩起了大手笔。先后化被动为主动,投资800余万元收购了韩城饮食服务公司部分资产,新建了韩城新城汽车站,现已投入使用。紧接着,在市交通局的积极协调下,以债转股的形式,出资582万元,对渭南客运站进行控股式改制,建立了渭南市运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举使渭运集团企业股权占到了新成立的运业公司总股本的95%,掌握了主动权。同时,投资160余万元对合阳县运司进行了吸收式兼并,吸收资产217万元,使该县客运公司的经营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可以说,渭运集团实施的低成本扩张战略从根本上缓解了其因站场不足而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组建和发展大集团的经营模式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历经了一个个艰苦探索的过程与历练,渭运集团不仅建立了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且努力塑造出了以内含性、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型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新形象,使企业充满活力,生机盎然。

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出与实施,渭运集团企业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1999年到2003年,渭运集团共实现营运收入2.3亿元,实现站务营收1.7亿元,共上缴国家各种税费4500万元。其资产规模由1998年的1.3亿元猛增至如今的1.88亿元。五年来,企业共吸收社会资金达3000万元,新购各种营运车辆360余台;并且吸收社会车辆215台,使渭运集团车辆总数由1998年底的378台增加到2003年底的717台,使企业经营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赢得了强势市场竞争力。除此而外,渭运集团五年共新开发线路130条,其中跨省线路41条,区内乡镇线路89条,使其经营里程由1998年底的9.1万公里翻了一番之多,达到18.8万公里,企业运输市场覆盖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急剧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产生了跨越式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自1996年至2003年渭运年年获荣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可谓硕果累累:……1999年被渭南市政府评为“好班子”;2000年被渭南市政府评为“挂牌保护单位”;2001年再次被省交通厅评为“创佳评差”先进单位;2002、2003年连续被市交通局评为先进单位。据了解,截至目前,渭运集团共树立全国红旗客车6个,省级红旗客车16个,评选了部级“服务明星”17名。

腾飞中的渭运集团如今正紧扣时代脉搏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树立着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将企业向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形式的大型企业集团推进……

渭运集团汽车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