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风昭后人
——写在蒋古庵先生故居重修落成之际
日前,长安区翠华山脚下的上寨村热闹非凡,来自西安、长安的有关领导,文化、书画、教育界名流,和村民欢聚一堂,在蒋古庵先生故居前举行了一个简朴而隆重的庆典仪式,缅怀这位清末著名的爱国教育家。
据史料记载,蒋善训,号古庵,1856年生,今长安区太乙宫镇上寨村人。清拔贡,任光绪南书房行走职。因戊戌变法受牵连,出任略阳县训导不久隐归家乡授徒。为通经道用于学,兴办翠华书屋,施教于社会。除沿袭先师所规定课目外,增设了天文、地理、算术等课程。大胆引进西方文化,为国家培养新人才,开了关中一带清末教育之新风。为西安军政界培养了如张云山、郑子毅、关麟征等不少精英。蒋先生在当时声望贯耳,颇有影响。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时曾诏,蒋却未出山回见,被传为佳话。
1923年10月14日,康有为上翠华山,蒋出迎,不幸遭一群山匪枪击。蒋大义斥之,后血糊长袍,家人想为医治,蒋不许曰:“呜呼!天命,天丧斯文矣!”含笑而逝,终年57岁。康有为悲痛欲绝:“蒋君为吾道干城,而竟死于非命,可胜哀哉。”之后,康有为又写了“太乙松柏无人务,樊川桃李任谁裁”的大幅悼联,并躬亲往吊,惋悼不置。
先生传奇的一生和先进的爱国主义思想成为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他提出的“厉耻、习勤、求实、观时、广识、乐群”六条学规对当代教育也大有稗益。蒋先生还告诫后人:“落后就要挨打”、“少壮不努力,老大精神耗”。他所言的“读书不立志,愈读愈坏,则皆自不知耻始,吾辈须力戒之”的佳句说明教育德为首的重要性,联系今天教育界的一些现象,更令人发省。
蒋古庵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培养民族精神。为继成先生遗志,弘扬先生的民族文化精神,作为蒋氏的第四代传人蒋少峰在区文化局、文物局以及区政协的帮助下,对其故居进行重修,立志要把此建成一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翠华山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他们在村口重修蒋古庵碑标志,修复刷新原故居大厅房陈列文物,在原故居空地新建文化长廊,已开始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
薪火相传,值此政通人和之际,我们缅怀蒋先生,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精神,继承他的遗志,把今日的教育工作搞好。移笔至此,作者耳旁响起了蒋古庵先生的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文/阎瑞先 图/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