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陕西防汛严阵以待
5月1日陕南进入汛期,6月1日关中和陕北进入汛期,我省已全面进入防汛状态。6月3日,省长贾治邦冒雨视察渭南水毁工程工地。公众的目光再次投向防汛抗旱,居住生活在江河岸边的职工更对汛情关注有加,近日,记者采访了省防汛抗旱办公室,了解到我省防汛抗旱方面的一些新动作和新变化。
各地市修订防洪预案
去年的防汛经验教训成了今年各地修订工作的参照物,修订后的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大大提高。据悉,渭南从去年汛后起就着手修订防洪预案,几易其稿,市委、市政府三次开会论证,形成了一个正本和8个附件的完整预案。铜川市在山洪灾害易发区推行了“一户叫醒几户”防汛预案。汉中市增编了大中型采金船、尾矿坝的防汛预案。安康市突出抓了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的完善。目前,全省各类防汛预案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
水毁和重点防洪工作进展顺利
今年我省加快了水毁工程建设步伐。全省面上的水毁修复工程共开工1200多处,整修加固堤防1530公里,整修加固病险水库隐患103座。西安市政府自筹投资2300万元安排泾渭54处干支流堤防工程修复。商洛市各级投劳844万工日,投入机械1746台,开展水毁修复。截至5月底,渭河下游水毁防洪工程修复已完成83个单项,其中12处决口及排洪口堤防也已完工。渭河中游22处重点水毁堤防修复已有10处完工。备受群众关注的重点防洪工程近年喜讯不断,已完成新修加固渭河中游、渭洛河下游、库区移民防保、汉江平川段和安康段、延河延安市等重点防洪堤防85公里。
防汛信息技术现代化
防汛抗旱在落实24小时值班和人员的情况下,装备与信息现代化显得极为重要。据记者了解,我省在已拥有雨洪信息监测和应急通讯设备的同时,省防汛抗旱办公室与省气象台联系商定了汛期信息共享方式和面雨量预报方法,安排省水文局对渭河洪水预报方案进行修订,组织开展了渭河异地可视会商系统建设。陕北是今年防汛重点区域,为保证陕北汛期能及早掌握,省防总在省计委、省财政厅的支持下,依靠工程带动的办法,开工实施了红柳河、芦河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汉江安康段和平川段洪水跟踪监测系统,扩建了陕南6个县防汛雨量监测系统,这些项目在6月底前均可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