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东大门”前的沉思
(上接一版)
据了解,大提速前,每天共有13趟列车在潼关站停车上人,既方便周围三省人们的出行,也方便铁路职工上下班,还为小小的潼关县城引来了各路客商和旺盛的人气。现在虽有9趟列车在潼关站停车,但因不允许办理客运业务,以前的那些优势随着大提速而失去了,的确让潼关人难以接受。
面对潼关火车站大提速前后热冷的变化,记者沉思了好久:铁路提速是必须的,也是国家倾资打造的,但在顾及国家利益的时候,是否也考虑一下如潼关这样的特殊小站的利益,最好做到两者兼顾。潼关是陕西的东大门,火车从西安到潼关停一下在路距上也是必要的。这只是记者的管窥之见。在采访结束时,记者从潼关县政府办公室获悉,县政府已起草了一个关于恢复潼关站客运业务的报告,逐级送给了郑州铁路局和铁道部,他们在报告中谈起了恢复客运业务的好处和原因。但愿这个报告能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但记者要说,能否恢复,潼关人都应该面对实际,上下一心,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寻找重振潼关经济的多种途径,要有一种“火车不停、依然发展”的精神,将陕西的东大门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