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央视“当代工人”栏目“变脸”
《维权报告》委托本报征集新闻线索
本报讯 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节目的观众发现,从7月20日起,央视一套《当代工人》栏目全面改版,向公众提交一份关注劳动者权益的《维权报告》,在每周二下午14:53分首播,周日凌晨1:40分重播。
7月20日,第一期《维权报告》播出的《追回失去的权利》,就是在本报报道的华联九职工苦索工作权一事,见报后引起央视的关注。节目播出后,许多正艰苦维权的职工纷纷打电话,询问《维权报告》的有关内容。为此,本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该栏目的制片人吴海天。
吴海天介绍,在各种非公有制企业飞速发展,新型劳动关系普遍建立的今天,劳动者权益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略的话题:从就业歧视到克扣工资,从劳动安全到社会保障,从超时加班到人身侵害,劳动权被损害,正在演化成为我们身边日渐清晰的现实问题。这些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产业工人,公司职员,农民工等等身份各异的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受损害,是我们应该直面并且要及时割除的社会病灶。
《维权报告》秉承“发现、关注”的报道理念,搜寻新近发生的热点问题,揭示侵权事件内幕,为处在困境中的劳动者寻找制度救济和法律帮助,促进他们的法定权利向现实权利转化,使之成为一种恒定的社会秩序。
吴海天说,《维权报告》期待广大热心观众的参与,目前广泛征集新闻线索。主要包括五方面的热点问题:一、就业。包括就业歧视和就业稳定问题。二、劳动报酬。包括工资怎样决定,怎样支付、形式和数额如何确定,克扣和拖欠如何解决等等。三、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四、劳动维护。包括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问题。例如:尘毒、噪声、温度、湿度、辐射、通风、照明、供电、锅炉、压力容器等与工人健康息息相关的因素。五、社会保障。
如果您正处在维权的困境,或遇到上述问题和困惑,欢迎您向本报维权热线反映,也可直接与央视《当代工人》栏目联系,我们将共同关注您的合法权益,一如既往地支持您。
本报记者 焦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