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教民稼穑女农官
——追忆因公殉职的长武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巨粉娥
(上接一版)
对工作钟情对自己苛刻
巨粉娥的工作直接面对“三农”,枯燥而乏味,她昔日的同事有不少人通过各种渠道调走,她却成了“永久”牌。
1990年,县境发生极其罕见的小麦全蚀病,全县感染面积达64.7%,严重的减产90%,农民人心惶惶,巨粉娥茶饭不思。她和同事们下到一片片焦黑的麦田,分类取回48种土样,打包装好,准备送到杨陵农科院化验。清晨,寒风凛冽,有人劝她换个年轻人扛包,巨粉娥拒绝了。她和副站长崔俊锋轮换着将50多公斤的土样背到车站。后来,站上设立了2个综合防治试验点,巨粉娥从小麦抽穗、分蘖、返青等环节全程参与,整整10个月,没休过一次假。秋冬,小麦分蘖她带领大家数毛根,一株小麦有60多根毛根,标本一数就是一整天。七月流火,她又和同事蹲在麦田里采麦穗标本,回到没有空调的实验室里清点,数够一千粒时过秤登记、分析对比。三年以后,巨粉娥和她的同事们终于制服了小麦全蚀病。
工作上巨粉娥尽心尽职,生活上她对自己很苛刻,有时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一身旧西装,脚套平底布鞋是她经常的打扮,连农民都说她穿衣太不讲究。后来有了植保制服,她一年四季穿着工作服,烂了补补再穿,实在补不成了,改成马甲再穿。因为她的穿衣,还曾闹了一次笑话。2001年8月,巨粉娥参加省第十次妇代会,穿了一条旧长裙,报到时,一位淳化养鸡户问她:“你养鸡还是养牛?”后来,巨粉娥在大会上发言,养鸡户才知她是大名鼎鼎的农业专家。
卖农药的老板杨建瑞曾和巨粉娥一同去咸阳出差,他想出门在外,人要轻松,应该吃好、住好。可巨站长,出门不带车,嫌加油、过桥费用大,偏要坐长途车;吃饭时买个饼就打发了;住宿不住旅馆,住在咸阳她二弟家,他就睡过巨粉娥二弟单位的门房。杨建瑞说他实在想不通,花公家的钱还这么抠,他给巨粉娥曾说过:“和你出差我掏钱吃饭、住宿,你太抠了。”巨粉娥却说,不管花谁的钱,能省就省,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
对自己很抠,对单位发展、为农民致富她却很慷慨,她购置了刻录机,制作科普光盘送给农民。原先站里没有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她一件件的购齐了。如今,站里有了标本室、微机室等,购置了显微镜、干燥机、虫情仪等检测仪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还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测报处实现了连网。在她的奔走呼吁下,植保技术服务咨询窗口也在县城开张了。
对不起孩子的母亲和“失职的妻子”
工作上巨粉娥是个女强人,在家庭中,她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和不理家务的妻子。她有一儿一女,从小孩子就饱尝了母亲不在家的滋味。女儿李瑛回忆说,小时候母亲常下乡,四岁的她和两岁的弟弟常不能按时吃饭,在邻居家吃饭是常事。有一天晚上六点多,天空飘起雪花,母亲下乡迟迟不归,弟弟哭着要到院子上厕所,她和弟弟才出门,风把门一下锁住了。无奈,她搂着弟弟在风雪中等候母亲,2个多小时后巨粉娥才回到家中。一次母亲说要在家做饭,她很高兴,可放学时却发现母亲又临时下乡了,糟糕的是,她那天没带钥匙,弟弟被母亲用挂锁锁在了家里。她饿得实在受不了,弟弟用暖瓶盖接冷水,把馍切成片从门槛下递出来,她是含着眼泪去上学的。
李瑛怀着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上了大学,2001年大学毕业时,满以为母亲是省、市党代会代表、两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还有全国先进的头衔,母亲说一句话,自己回长武工作不成问题,不料巨粉娥坚决不向县领导开口,李瑛一气之下跑到河北邯郸一所中学应聘当了老师,一去三年未回。今年春节,女儿第一次回家探望了母亲,却不想这次见面竟是诀别。
6月17日巨粉娥到省上申请苹果非疫区建设项目返回途中,遭遇车祸,不幸殉职,她生前打的最后一个电话是安排有关农业项目。她用生命实现了她的入党誓词:“敬爱的党,我向您宣誓:我时刻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