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8月25日
头版
01

打造古城的“希望工程”

——西安市总工会连续六年开展社会助学活动记事

“王叔叔,我很幸运地生活在幸福和被爱的海洋……虽然我这次没有考好,但那已成为历史,在新的学习环境里,我将用汗水滋润心灵,用勤奋为前方铺路,一点点地进步”。这是西安煤矿机械厂子弟学校初三学生张俊淼在今年中考后写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启文的一封普通信件。她已是第三次给王叔叔写信。身为贫寒家庭的子女,能时刻得到王叔叔的关怀和爱护,是缘于1999年西安市总工会开展的“特困职工子女社会助学活动”。于是和张俊淼结为助学对子的王启文每学期开学时,都要资助张俊淼400元钱,逢年过节,王启文还常购买衣服和日用品让司机送到张俊淼的家里,在他的资助下,张俊淼已顺利读完初中。

像张俊淼这样受到资助的学生在西安市目前有12138人,他们的父母都是特困职工,家庭生活困难,孩子上学非常艰难。他们能继续学业是得益于西安市总工会发起的社会助学活动。

在西部大开发、陕西大发展中,由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困难职工的贫困愈来愈烈,特别是子女上学难已成为许多困难职工家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在我们长久地将目光投向农村偏远地区贫困儿童身上时,席卷全国的“希望工程”便点燃了成千上万山区孩子的希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也有许多孩子的上学需要社会的帮助,从而给困难职工一份温暖。1999年初,作为困难职工“娘家人”的西安市总工会联合多家单位发起了社会助学活动,并向各区县、产业、企业工会下发《西安市特困职工子女社会助学计划纲要》,在全市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助学活动,被困难职工亲切地誉为古城西安的“希望工程”。

助学计划纲要发出后,首先在企业和社会团体中引起共鸣,企业家的慷慨解囊,社会团体纷纷加入,成为这项“希望工程”的中坚力量。

陕西福乐集团总裁靳喜凤看到通知后,想起了自己的童年,6岁丧父的她对童年求学的艰辛记忆犹新,事业已经成功的她随即萌生了建立“福乐大家庭”的想法。她不仅领养了两个单亲家庭的女儿,还带领员工到两家下岗职工较多的国有企业,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当年就资助了120名中小学生;西安印钞厂自社会助学活动启动以来共捐款30万元,企业职工捐款72532元,资助了15名大学生继续求学;西安大明宫集团总裁席有良去年一次就和10名困难大学生结为助学对子,每年资助2万元,直到10名大学生大学毕业。

给一点阳光就灿烂。这些受助的学生在资助后都表示要发愤读书,立志报国,学业有成后又做起爱心传递的“大使”。西安市总困难援助中心主任刘国英告诉记者,每年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这里上演。许蕴,是第一批受资助的大学生,2001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去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执意赴藏从军。第一个月,就把自己1000元工资全部捐给了市总工会社会助学管理办公室,他说,因为有社会上好心人的资助他才完成学业,现在毕业了他要接过接力棒,把这项福泽子孙的事业传接下去。 (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