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快乐
[安康] 曾德强
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文革”期间陷入了非人的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每天还要负责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女厕所。后来,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劳动改造。可沈从文毫不在乎,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在聪慧而乐观的作家的眼里,咸宁飘荡着荷花的芬芳,简直是王孙可游的人间仙境。
我们再听听“凡人”是怎么说的:
一个下岗职工说:“谁能给我一份工作,我就快乐了。”
一个农民说:“只要一年风雨调顺,能多收些粮食,我就高兴了。”
—个小保姆说:“主人家信任我,不见外,我就觉得快乐。”
一个小学生说:“星期天早上能让我睡够,最快乐!”
一个普通干部,整天忙碌在办公室,无非打印文件,收收发发,尽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往身后一看什么都没留下。可一到休息日,她就闲得慌,于是体会出:“工作能使我快乐。”
由此我们悟出: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会比别人更幸福。世上没有比快乐更可贵、更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了,而我们常常并不知道如何去认识及把握快乐,有时又不知道如何从不快乐中去发现或提炼快乐。对人不苛求,自己才会快乐。事情本身是没有快乐和痛苦的,快乐和痛苦是我们对某件事情的感受。同一件事情,你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去年夏末,故乡一村民的家被泥石流毁灭,两百多平方米房屋转瞬间化为乌有,几十年辛辛苦苦创下的十几万元家产损失殆尽。不少人见了这种惨状都感到心酸,私下嘀咕:咋这么倒霉,一辈子也翻不起来了……那村民却是一派无所谓的样子,轻松地说:“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人都跑出来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想得开,就快乐。如果陷入悲痛和惋惜之中而不能自拔,怎么重建家园呢?
我蓦然想起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件事。十年前,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被地区一个很实惠的部门看中,我很想去,可好说歹说县委领导就是不放行,最后硬是“看着银子化成水”气煞人也!但是搞宣传有利发挥写作特长。十年后我被选调到市级机关。换个角度想,当年调动不成,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迁就了我,如果过早地去了条件优越而不大需要舞文弄墨的单位,也许至今还是一个平庸的公务员,不会有几千篇文章的发表,不会有几本著作问世,不会有作家头衔。虽然这在一些人眼里算不了什么,但它圆了我少年时期的文学梦。
世间许多事情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全在当事人怎么思考和发现。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学会如何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而避免自寻烦恼就显得十分重要。手握实权、呼风唤雨的大官,够风光够惬意的吧,可是宦海风云莫测,争权夺利,也够你受的,不是有的市长、组织部长自杀身亡了吗?不是有许多贪官身陷囹圄甚至走上不归路了吗?拥有巨款、包养“二奶”的老板够畅快够滋润的吧,可是他时常担心被人绑架敲诈,今天要哄骗这个情人,明天要安抚那个“小蜜”,不也烦恼和疲累吗?说不定哪天后院起火,竹篮打水一场空呢!而凡夫俗子却有着自己的安宁和自在,有着自己充实而无怨无悔的人生。平安是福,钱多是祸。生活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只要你别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双眼,别让太多的功利给心灵上枷锁,就会发现快乐和幸福与我们同在。
是的,快乐不是腰缠万贯的富有,不是珠光宝器的靓丽,也不是功成名就的潇洒。快乐是一种态度,快乐是一种心境,快乐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会因为你高贵就垂青你,也不会因为你贫贱而远离你。生活中的烦恼不是因为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因为我们向往的太多。
会想就会快乐,会想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