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25日
厂矿·区县
02

“民工荒”离我们有多远

(上接一版)有的来料加工企业,每月只发生活费,工资年底发,到年底时只发年收入的一半,另一半第二年发,若第二年不来,就不发了。即使能按时拿到工资,除去吃住、社会保险等也所剩无几。另外,一些企业车间没有空调,连排气扇也不多,灯光不足。由于民工难招,一些企业不轻易批准员工辞职,行动受到限制,员工几个月难出门。有的企业食堂采用承包制,饭菜质量差,还强行让员工去食堂,住的地方是大通铺,数十人用一个洗手间和一个洗澡间,甚至连员工生活用水都不能保证。

另外,招工条件苛刻、特定年龄段和性别的劳动力供给断档,人员素质不高,可供的劳动力和具体的工种岗位不匹配,也是造成“民工荒”的原因之一。

“民工荒”挑战我省

沿海地区是我省劳务输出的主要目的地,其劳务紧缺现象对我省劳务输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我省劳动力市场的外地企业用工信息量增大。据全省11个市级公共职介机构反馈结果来看,今年1—8月份,外地企业用工信息较去年同期增长30%,外地企业上门招工增多。

技校、中专、职校毕业生和劳务输出中介机构组织的劳动力供不应求。各培训机构的毕业生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全省各地普遍出现招工难现象。

适龄青壮年劳动力供给呈下降趋势,外出人数减少,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18—28岁青年短缺,女性务工青年尤为短缺,有的企业年龄放宽到35岁,仍招不到人。外地紧缺的服装加工、机械加工、餐饮服务员在我省难以满足需求。

受沿海地区劳务紧缺影响,我省劳动力外出务工期望值增高,存在观望犹豫心理。省内一些餐饮服务业、私营和民营中小企业也出现招工难现象,存在着加薪、改善住宿条件、及时发放工资、办理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压力。

因受劳务紧缺影响,企业开工不足,订单计划完不成,促使企业放宽年龄、学历、性别的条件,进而提高福利待遇,改善劳动条件,这客观上有利于劳力输出规模的扩大。

沿海地区劳务紧缺的出现,对我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大劳务开发力度,顺应市场变化的要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规范、技能提升、市场化运作,就能壮大我省劳务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应对“民工荒”

目前,全省劳务输出驻外机构有113个,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基本上都加挂了劳务输出牌子,深圳办事处已输出7000多人。今年4月份,我省在东莞召开了劳务输入基地建设现场会,邀请百家大型企业参加,会上对全省劳动力资源、职业培训进行了广泛宣传,签订劳务合同人员达17万人,这为我省开拓珠三角劳务市场打开了新的局面。

针对沿海劳务紧缺情况,我省首先应广开劳务输出渠道,培育市场主体,加强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环节,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以短期技能型培训和引导型培训为主,加大培训资金投入,结合全国阳光培训工程的实施,扶持一批先进培训机构,建立特色培训输出基地。抓构筑信息发布和传播平台,多方位提供信息服务。当前信息发布不畅的问题仍很突出,老百姓不知道有用信息、造成信息资源浪费。最后是要加强区域间劳务交流和协作,建立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我省应主动参与全国区域型劳务协作网,举办劳务协作洽谈会、用工信息发布会等活动,积极开发实施劳务协作项目。 本报记者 朱碧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