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陕北老区崛起“四小龙”
据新华社电 “1吨原煤利润约为50元,转化成电利润可达500元,加工成甲醇利润可达1500元,再加工成丁二醇利润可达5000元。”陕西省神木县领导近日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账”。
从挖煤卖煤到拉长煤炭产业链,神木县县域经济竞争力藉此跃居全省第一位,西部地区第17位。今年前9个月,这个县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7.7%和53.2%。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北国家能源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以神木县为首的陕北革命老区靖边、志丹和安塞四县,近年来依托煤、油、气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相继实现了由“吃饭财政”向“建设财政”的历史性转变,被人们誉为陕北“四小龙”。
统计资料表明,这四县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06.4元,县均财政收入4.4亿元,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和4.4倍。在陕西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前5位的排序中,四县占据其三,其中神木、靖边已跻身西部百强县。
在煤炭、石油、化工、电力等优势工业的带动下,陕北“四小龙”的城乡经济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老区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记者在志丹县张沟门村看到140多户移民正喜迁新居。村民贾向军说:“政府把我们从山里搬下来,照明有电灯,做饭用沼气,喝的还是自来水,生活条件彻底改变了。”多年受困于吃水难的志丹县和神木县,目前70%的群众喝上自来水,靖边和神木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张伯达 桂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