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30日
头版
01

韩秀芳:跋涉中的女人

在西安市城隍庙纵横交错的小巷内穿行了十几分钟,来到了下岗职工韩秀芳的家——一座半截子建在地下的土坯房。屋顶是牛毛毡,脚下是碎瓦片。刚刚陪护归来的韩秀芳正准备做饭,三根蒜苗,一撮挂面。趁着蜂窝煤炉子烧水的间隙,韩秀芳给我讲述了她多灾多难的人生。

今年45岁的韩秀芳,最早在西安市纺织器材厂工作,后调到新城区解放商店,1992年下岗。她下岗后,丈夫一时消沉下去,1998年因酒后打架被判入狱3年。在丈夫出狱前一个月的晚上,韩秀芳带着儿子回到了娘家,可出狱后的丈夫还是三天两头找来生事。没办法,她撇下儿子躲到同学家里,八个多月后,好不容易和丈夫办理了离婚,可等到她再回到娘家时,已是物换星移,父亲把仅有的12平方米的地方卖给了别人,韩秀芳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无处可去的韩秀芳在别人的门外徘徊了一整天,实在没法子,她将门撬开,强行又住了进去。看到韩秀芳的情况,买主就让她一直住着,但这里统一拆迁前得搬走。对韩秀芳而言,这间其实不属于自己的“家”,既是卧室、又是厨房、还是客厅,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小椅子、两副碗筷、几件衣物,唯一一只热水瓶,由于灯管太暗,而在昨晚碰碎了,这些是她和16岁的儿子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最低标准。

韩秀芳忧心忡忡地说:“我好凑合,两个馒头就着咸菜就能吃,可孩子正长身体上学,没营养确实不行,多少得有点蔬菜。没办法,一有空我就到菜市场捡点菜,自己舍不得吃,就算是给孩子加餐吧。”正说着,邻居一位老大娘送来了半碗粉条炒豆腐,说是和老伴吃不完,匀一半送过来,还热着呢。韩秀芳说,周围邻居经常用这种方式接济她,增添了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令人尤为感动的是,韩秀芳在异乎寻常的艰难中,却从没停止过跋涉,下岗12年来,她摆过地摊、卖过报纸、卖过冰棍、在工地做过饭、在印染厂染过布、在饭店洗过碗、甚至在街头捡过破烂。她总在奔波,即便有的工作只能干两三天,即使有些工作干一天只收入十块八块,都不嫌弃。她以女人一双柔弱的手不停息地同磨难和不幸抗争。

临行,我在韩秀芳床前的土墙上发现了一只悬挂的鳖甲,她说那是避邪的。我不迷信,但此时此刻,我却宁愿相信鳖甲真能显灵,好庇护这位多灾多难的女人一路走好。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