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宁忘一寸丹
——记省总工会第一、三、四届主席刘文蔚
□文·图/白仲谦
解放战争时期的刘文蔚
从职业革命者到工运领导人
刘文蔚,陕西神木人,1905年生,1921年考入榆林中学,1925年经魏野畴、刘志丹介绍加入共青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榆横工委书记、榆横特委书记等职,期间重大事件有横山起义成功,党中央、毛泽东转战陕北。1948年后,任黄龙地委副书记、大荔地委书记,期间发动人民群众,有力地配合了西北野战军解放东府。解放后,历任中共陕西省统战部长、西北局统战部副部长、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共陕西省委常委。1950年7月当选省总工会首届主席。1952年因故去职。1956年7月复来省总工会工作。11月中共中央批准其为陕西省总工会主席。连续当选省总工会三届、四届主席,并担任省总工会党组书记。曾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省总工会工作的近10年里,刘文蔚为陕西工会事业发展做了许多工作。
树立典型、开展竞赛、促进生产发展
从上任起,刘文蔚顺应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十分重视树先进、学先进工作和开展比学赶帮竞赛。1958年1月,省、市(西安)工会与省、市电台召开广播动员大会,一批先进生产者和先进集体向全省产业职工发出“为实现第二个五年计划掀起新的生产高潮”倡议。得到全省产业职工热烈响应。1959年,省总工会与团省委联会向全省推荐陈俊德等等三个先进小组,全省“比指标、比措施、比干劲、比协作、比安全”的劳动竞赛持续发展。1960年,省总组织全省职工响应省委号召,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百万红旗单位和百万红旗手运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刘文蔚也为赵梦桃小组的成长付出了努力。1963年4月,经省总工会酝酿、筹备,省委、省人委在咸阳召开赵梦桃小组命名大会,会后省总工会集中力量宣传赵梦桃小组,号召全省职工“向雷锋学习,向赵梦桃看齐”,使赵梦桃小组在全省工矿企业家喻户晓。同时省总还进一步开展争创“五好企业”,争当“六好职工”竞赛,涌现了一批好企业、好班组、好职工。
1964年起,刘文蔚决定,省总工会先后派两批干部下到西安火车东站和延安蟠龙蹲点数月,总结了西安铁路局“六三一”机车包乘组和蟠龙供销社的经验,写出了《钢人铁马》等两篇长篇通讯在《陕西日报》发表,并配发了社论,这两个先进单位的事迹在全省影响很大,成为正在开展的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助推剂。1965年5月,省总工会召开座谈会,倡议全省班组开展“学631、赶631”活动,各行业职工积极响应。1964年至1965年,全省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3.9%,轻重工业比例开拓平衡,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关心群众生活 解决职工吃饭穿衣问题
六十年代初,职工吃不饱肚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省总工会两次向省委写出关于工矿企业劳逸结合的报告,省委两次批转严令执行。省总向全省职工发出公开信,号召支援农业,大种秋菜。省委批示各企业限期完成种菜任务。刘文蔚更是在各种场合大讲种菜。省总工会组织开展“红食堂,红管家、巧厨师”竞赛,尽可能实现职工在低标准、瓜菜代的情况下吃饱、吃够定量,吃得干净卫生。仅1961年后半年经纺织、铁路等8个产业统计,共办农场223所,种菜14411亩,种粮34660亩。平均每20人养猪一头,30人养羊一只,另有鸡、鱼、兔等禽畜。刘文蔚为省总工会机关要来黄龙、大荔、郭家村3个农场,进行农副产品生产。
为帮助职工度过困难,从1962年四季度到1963年,经刘文蔚向全总、省委请示,省总工会下拨困难补助款1060万元,连同省以下各级工会自筹补助款共达1500万元。这笔相当于现在的几亿元的款子先后补助职工达数十万之众。同时经向省政府申请,经工会系统补助职工防寒棉布60多万公尺,棉花6万公斤以及大量残次棉布、服装和针织品。这些救人于难的雪中送炭之举,受到广大职工热烈拥护。如今说起当年1500万补助款一事,一些老工会干部仍感叹不已。
奠定省总工会资产基础
刘文蔚复来省总工会之时,省工会已着手盖莲湖路办公大楼和老关庙家属楼。关于当年刘文蔚为这两座楼要建设资金的事,如今还为一些工会老人手所乐道。他亲自跑来盖楼资金。1958年花费近40万元的省工会办公大楼竣工,老关庙家属楼也随之告竣,两座大楼经40多年风雨,如今仍在正常使用。
1956年省工会给西安、宝鸡、咸阳、铜川等城市拨款148万元帮助建设文化宫、俱乐部。到是年底,全省有地方性文化宫俱乐部18个。1958年到1959年,西安市建俱乐部7个。刘文蔚找到副省长惠世恭,为建这些俱乐部要来了钢材指标。从1963年起,在刘文蔚主持下,省总工会扶持一批县建立工人俱乐部。刘文蔚亲自跑了几十个县。经过共同努力,到“文革”前,全省共建县以上地方文化宫、俱乐部98个,基本奠定了全省文化宫、俱乐部的大格局。(当前全省有地方文化宫、俱乐部100个)
1956年1月,经省委宣传部同意,将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西北工人》杂志改为《陕西工人报》,由《陕西日报》编委会领导。1957年1月,《陕西工人报》交由省工会联合会领导主办。鉴于《陕西工人报》办报人员缺乏的状况,是年下半年,刘文蔚与中共中央宣传部联系后,从《工人日报》、《人民铁道报》、《人民公路报》等单位要来一批新闻工作者,充实到《陕西工人报》社,该报办报力量大为增强,1960年10月,鉴于困难时期的形势,《陕西工人报》停刊,共出版462期。1983年1月,《陕西工人报》复刊。
60年代,省工会还投资修建了临潼温泉游泳池,后交给省体委;投资兴建省工会干部训练班部分房屋(在省统计学校内),后交给省委党校;还接收续建了一些疗养院,后都交给相关部门。
省工会积累劳保金几千万元。刘文蔚决策要将省工会对面西起北马道巷东至洒金桥属五一大队的近百亩农田征下来,建造“陕西省职工经济文化体育中心”,并画出了设计图。此举立即得到时任省委第一书记胡耀邦和全总的极力赞赏和支持。但由于“社教”、“文革”运动的开展而成了泡影。省工会的几千万元(包括经费)上交给省革委会。
陷入“六十一人案”
刘文蔚1930年任天津河北区委书记。是年4月,由于河北师范学校学生刘克让叛变出卖,刘文蔚被国民党天津市公安局逮捕,经受严刑,坚不吐实,次年转押至北平军人反省分院(草岚子监狱)经中共狱中支部严格审查,刘文蔚恢复了党组织关系。监狱当局对“政治犯”实行所谓“反省”政策,规定反省自首者,登“反共”启事就释放出狱,凡三次审查不反省者就地枪决。彭真等领导狱中党员进行了三次政治绝食斗争,从政治上打破了反动当局的企图。1936年,鉴于“一二·九”运动后华北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形势,为开展抗日解决干部缺乏问题,经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并经中共中央批准,刘文蔚和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等一批被关押的共产党员,按照党的指示履行了手续陆续出狱。据目前仍健在的薄一波回忆,当时国民政府与日本签定了“何梅协议”,统治北平的奉系准备撤出,日本军队将占领北平。如果日本人占领北平,他们这些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将被日本人所杀。如果此前他们被解往南京,很可能被国民党当局所杀。正是为了保存这批干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才决定让他们履行手续出狱,这件事经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批准,毛泽东等人也知道此事。刘文蔚出狱后受彭真委派辗转进入陕北苏区,开始了新的革命生涯。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为实现篡党夺权的野心,由康生操纵,于1967年3月炮制了耸人听闻的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冤案,在全国刮起抓叛徒恶风。刘文蔚一夜之间被打成“叛徒”,遭受批斗殴打。7月,刘文蔚被投进秘密监狱,1971年被遣送大荔农场劳动。1974年10月,中共陕西省委根据中共中央(1967)96号文件精神,将刘文蔚按叛徒“清除出党;永远不准重新入党,由长安县革委会每月发给生活费50元,交当地公安机关和群众进行监督改造”。随后刘文蔚因身体受摧残而病倒。在粉碎“四人帮”不久的1976年12月含冤去世。1979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对刘文蔚彻底平反昭雪,认定刘文蔚参加革命几十年来坚持真理,光明磊落,一贯忠于人民忠于党,工作积极,努力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是党的好党员,好干部,并补开了追悼会。
结语
刘文蔚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了不懈奋斗。在革命年代,他搞过工运、农运、坐过敌人的牢,做过党的高级干部,还指挥过部队;在省工会工作的十年里,他做了许多有益工会事业和职工群众的事。从他的身上,后人可以学到许多东西,为把陕西工会事业推向新的境界,有赖于继承者的群公。
1960年刘文蔚与王晖在青岛
1949年大荔地委领导成员合影(中为刘文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