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28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肝胆宁忘一寸丹 京城淘书记 枕边有书心踏实 《长安书声》后记 一人得道,家属出书? 刺袁树勋嵌名联

当前版:第A3版: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03

一人得道,家属出书?

钱钟书先生有句名言:“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这种美德今已荡然无存。名人纷纷出自传便是明证。不过,母鸡下完蛋照例是要鼓噪一番,这也就罢了——可别的什么鸡却跳将出来,硬是要沾点光,揩点油,那就有点可笑。比如当下,名人出书的风还在刮着,名人的“身边人”竟也奈不住性子,借着名人的效应竞相出起书来。这类书远的不说,近有刘欢夫人大谈“嫁给刘欢”、葛优他妈、他妹“都赶上了”,眼下王蒙先生的妻子也出了一本《我的先生王蒙》。几本书一扎堆的确够热闹。还有一小道消息,余秋雨的太太马兰女士正笔耕不辍,写她“眼中的余秋雨”。

名人出书也罢,名人“身边人”写书也罢,说白了,不就是“品牌延伸”,打着名人旗号深入挖掘市场潜力嘛。毕竟这年头,名人前浪推后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万一名人不小心成了明日黄花,谁还肯买单?与其让别人来赚这个钱,还不如肥水不流外人田,况且近水楼台先得月,自个儿写还有优势。

有人愿意写有人愿意买,旁人指手画脚似乎有点多余。不过,这事想着还真让人犯堵。不说别的,从维护名人声誉,爱惜其羽毛的角度出发,我觉得名人“身边人”赶趟儿出书的举动实不能率而为之。“品牌延伸”策略要成功,至少牌子要够响亮,策略也要对头,否则难免徒增笑料。就拿刘欢大哥来说,他就是穿着大胯裤子还拴条钥匙串在台上献演,观众也未必有意见。但瞧他屁颠屁颠跟在老婆后面签售,这心里让人别提多别扭了。再说葛优同志,这不刚有点喜欢他,从《卡拉是条狗》到《手机》一片不落还四处推荐。可他这么大明白人咋就不懂,大伙喜欢看他演戏,难道一定喜欢听他妈唠叨那些鸡毛蒜皮、穿开裆裤掉鼻涕的往事?

按说,这类书或是重要人士的家人回忆先人的人生历程和社会活动,比如当下流行的《往事并不如烟》;或是事涉历史关键,当事人通过追忆形成史料,如各种文史资料上那些文章;或是像叶利钦、希拉里这等人写的自传,也还多少有可读之处。眼下有些人却是拿肉麻当有趣,自曝隐私赚取眼球兼商业利益,不仅没多大意思,从中还可以看到出版界的一圈大泡沫。浮躁、急功近利、先捞一把再说——我所看到的无非还是这些个东西。

不过还别说,那天,某师大教师问台下女生毕业后想干什么,众女生的答案归结起来有四条:一是当中学教师,二是考研,三是出国,四是嫁人(傍大款乎?不得而知)。该讲师高声说:“不!还有第五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写书!”他说有人向他推荐一本小说,他从第一页打开,看不下去,从倒数第一页打开,还是看不进去。但就是这样一本小说,起印就是20万册!看来如今只要会说话会写字的,都可以出书了。所以对当下这股名人“身边人”出书热,还是别太当回事为妙,否则那真就是和自己过不去。 (孤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