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28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肝胆宁忘一寸丹 京城淘书记 枕边有书心踏实 《长安书声》后记 一人得道,家属出书? 刺袁树勋嵌名联

当前版:第A3版: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03

枕边有书心踏实

忙碌一天下来,心里总是空荡荡的。到了晚间,便必须读上几页书,以填充那饥渴不已的胸臆。一日不如此,心中就不踏实,就难以维持必需的人生自信,于是,枕边便常常摞着一堆书。

先前读书,多有些芜杂,逮住一本算一本,枕头边上便走马灯似地轮换着各类各式爱读或并不爱读又勉力为之的籍册。当然,这其中有可以为理性支撑,使自己并未过分随波逐流的著作。例如自以为每月一次“加钙”的《读书》杂志,是我常常反复阅读的书刊,当然还有其他许多著作。

几年前,遇上了一次无法躲过的困惑。这时,一本过去不怎么起眼的人生哲理书《笑对人生》,帮助我摆脱了许多忧虑,恢复了我应有的自信,并自以为对人生的理解有了相对广阔的视野。于是,这部书在枕边陪伴了我许多时日。

有短短的一段,为排遣思绪,枕边堆上许多金庸、梁羽生等人的书,夜以继日地过了一周,当我再翻读一位朋友的一首诗时,立即丈量出它们之间的距离,我不得不弃去了这两位先生。现在有研究者专写文章夸赞武侠小说,似乎成了天下第一,我劝他们还是先读读米兰·昆德拉,读几首泰戈尔或纪伯伦或迪金生的诗后再行判断。

枕边书,因为是卧读,自然常常是求其轻松的。但这轻松并非真无分量。例如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无论小说散文,均以淡淡笔墨出之,绝少气盖河山之气,但内中却充满生机,充满意趣……这不也是分量吗?李霁野翻译的英国作家吉辛的《四季随笔》,是一部很可玩味的集子。我在书中读到这样的文字:

“我多次站在书摊或书店的窗子前面,为知识的欲望和身体需要二者间的冲突所苦……我在铺道上走来走去,手摸着袋里的铜币,眼看着书摊,两种欲望在我内心争斗,书买了,我带了回家,我看着书页饱享眼福。”

读到此,我十分感动:今天还有人在面包和书籍间做这样的选择吗?这样的书能以“轻松”名之?吉辛在这部书中为艺术下了这样的定义:“人生妙趣的满意而且持久的表现。”这“妙趣的表现”是物质生活满足后必定要持久追求的,不可把它们看轻的。 (简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