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2月17日
社会新闻
02

“年味”哪去了

·群言·

春节是中华民族迎春纳福、吉祥喜庆的传统大节。按理说,现在城市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人们过年理应越过越有味。但情况恰恰相反,市民们普遍感到“年味”越来越淡,甚至有人厌烦过年。

王大妈是1958年进城的退休职工,她说,过去一过腊八,家家忙着备年货,现在东西又多又好,过年和平时没两样,啥都不用再提前准备了,买多了储藏都成问题,人闲的都不像是要过年了。王大妈的这种看法比较普遍。如今,走进超市,货源充足,品种丰富,即使年三十也能买到想要的东西,“年货”一词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40岁的张先生谈起过年,就一个字——“累”。他说,忙碌了一年,原以为可长舒一口气,可亲戚朋友一聚,不是喝酒就是打牌,一个长假下来比上班还累。现在,春节能外出旅游的毕竟是少数人,大部分市民恐怕除了相互串门外,最普遍的就是搓麻将了。好多人把握不住自己,吃饭大鱼大肉生猛海鲜,聚会白酒论瓶啤酒论捆,搓麻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累的得上了“节日综合症”。

与不少人的厌倦心理相反,在城市已经生活了近20年的高女士则兴高采烈地说,“我们一家三口每年都回陕北老家过春节,大家一起放鞭炮、贴窗花、耍社伙、扭秧歌,多带劲呀!”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来扫房,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春联,年三十吃饺子……这些传统的过年习俗对于现代都市年轻人来说,恐怕是闻所未闻了。春节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节日,在都市简单的似乎只剩下了贴春联、吃饺子了。

一位学者从文化角度分析认为,传统春节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它涉及到信仰、伦理、情感、文化方式等人性的方方面面,是由大众的广泛参与来完成的。由于对传统节日及民俗没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春节文化渐渐走向娱乐化、平庸化,大众的参与也变得简单化、粗糙化,这样的“年”又怎么能过得有味呢?

反观近年来城市人的过年方式不难发现,我们忽视了节日的自发性,忽视了节日文化的完整性,忽视了节日的主体是谁?春节是人民大众的节日,春节文化的魅力在于她的多元性。现代经济可以创造强势文化,却创造不了积淀深厚、历史悠久的传统。市民们只有在广泛参与和积极创造中,年才能越过越有味。

放大 缩小 默认